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王艾青:金融市场容量将呈几何级增长

王艾青:金融市场容量将呈几何级增长

中国证券报2013年12月16日02:10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王朱莹  

近年来,商品市场进入了“震荡寻底”的阶段,趋势性行情难现,市场机会更加难以把握,因此不少期货大佬转而将重心放入股市。对此,兰州西部商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艾青认为,股市和期市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相互并不会分流资金。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逐步深入,金融产品会愈加丰富,市场容量也会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中国证券报:目前一些期货大户进入A股市场炒股,一方面由于“期市容量不大”,另一方面在于“波动幅度”不大。对此,您如何看待?

王艾青:从国际金融市场的角度看,我国的期货市场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可扩展空间很大。关于目前“容量不大”和“波幅不大”的问题,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决: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容量的限制性影响可通过分散化的头寸组合来弥补;而期货市场波幅的限制性影响则可以通过现有的交易杠杆来适当弥补。第二,利用相关市场构建投资组合。证券市场、期货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关系,不仅可以容纳投资者的大额资金,还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品种选择和投资杠杆,当然还有充足的流动性。第三,着眼明天。随着中国金融市场改革逐步深入,金融产品会愈加丰富,市场容量也会呈现几何级的增长,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中国证券报:目前我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如何,对未来如何将这个小众市场做大,您有何建议和展望?

王艾青:当前我国的大宗商品市场发展迅速,参与主体不断扩充,交易品种逐渐丰富,其中所涉及的盈利模式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有所创新。但正如你的提问,大宗商品市场当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我觉得这些问题可以用两个不平衡来概括:

一是大宗商品市场内在的规范化要求与分化的现状之间不平衡。一个统一的市场需要健全的制度以及合规的成员,但是在当前大宗商品市场当中,存在大量没有资质的交易所,他们的运营模式难以保障市场参与者合法利益,也难以深入地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这极大地阻碍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

二是市场参与主体需求与产品供给之间不平衡。大宗商品市场现有的主要交易品种和交易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参与主体日益丰富的需求,比如大宗商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套期保值的需求、大宗商品经销企业获取价格信号和对冲价格风险的需求,以及价差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等等。这其实是一种双向的制约,一方面交易中心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不够贴近市场,导致实体企业和其他市场参与者没有足够的动力融入大宗商品市场;另一方面实体企业利用大宗商品市场实现风险控制等需求的意识和投资者对大宗商品市场的了解也不够明晰,这导致了你所说的小众市场的现状。

对此我认为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大宗商品市场宣传力度,向市场介绍大宗商品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坚定支持以及对金融市场的有益补充作用;另一方面,作为交易中心应该打破原来的产品设计思路,以实体企业需求为新的导向,努力为他们进行风险控制提供工具。以此来带动大宗商品市场的参与热度,充分发挥大宗商品市场作用,把小众市场发展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证券报:股市和期市之间存在什么关联?相互是否会分流资金?对大宗商品市场和股市同步发展您有何展望?

王艾青:股市和期市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从前我们总是把不同的市场,比如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理解成沙漏的两端,一边的沙子少了,另一边的沙子就相应地增加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总体的沙子是一定的。但是我们现实的市场却是开放的,比如原来一个铜矿产贸易商因为铜价下跌而蒙受了巨额损失,他们认识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于是期货市场里采取对冲操作,锁定交割价格和利润空间。那么这笔交易的金额很明显是期货市场“开发”出来的。期货、期权、远期、互换这些衍生品市场的本质都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他们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流动性,降低了融资成本,增加了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利润增长,自然会对股价形成支持。所以说,期货等衍生品市场可以完善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最终实现共赢。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