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殷剑峰:资本输出应以能源科技为重点

殷剑峰:资本输出应以能源科技为重点

中国证券报2013年12月09日03:0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陈莹莹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长殷剑峰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中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国为大势所趋,但应注意的是,中国的资本输出重点应该以能源、先进科技等领域为主,并避免过度投资房地产领域。

他认为,相关部门应尽快完善机制,打破目前以央企、国企对外投资和资本输出为主的结构,鼓励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走出去”,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

资本输出助力产业升级

中国证券报:目前有观点指出,中国正由商品输出国变为资本输出国,未来3-5年是中国加快资本输出的最佳时机,您对此怎么看?

殷剑峰:近几年我国一直努力加大资本输出力度,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企业、资源和矿产等,也取得一定成绩。

从长期看,中国加快资本输出应是大势所趋。首先,鉴于目前全球经济环境和我国巨量外汇储备,我们不得不加快对外资本输出。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达3.7万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是其他国家国债,尤其是美国国债。近年来,美国一直在通过QE政策放水、导致美元贬值,货币价值取决于一国负债水平,美国目前还在不断扩大负债。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外汇储备结构,从购买不断贬值的货币型资产转变为对境外直接投资。

根据国际经验,所有大国在经济起飞时,都会出现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并且会伴随出现经常项目盈余、资本项目盈余的情况,我们必须将对外盈余转变为境外技术、资源、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其次,加大资本输出力度也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换代,资本输出过程本身就是我们的产业升级换代过程。目前我国的资本输出主要是两类:资源和先进技术。比如,我们的企业通过对外投资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可以明显提高国内的产业水平。低端产业链也通过资本输出向外转移,包括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再次,资本输出是人民币成为关键国际储备货币的基础和前提,从全球各国经验来看,这都是一个客观规律。因为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会逐步建立“以我为主”的全球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使用本国货币是必需的。

必须注意的是,在资本输出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过度投资房地产类领域,因为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而投资房地产其实与这个目的相违背。我们再看当年的日本,在资本输出过程中,它的重点就是金融投资,投美国的债券,而在直接投资里面主要投的是房地产,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短视的行为。

鼓励民营资本海外投资

中国证券报:中国在加大对外资本输出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风险、克服哪些问题?

殷剑峰: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努力加大资本输出力度,但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银行、央企等在做,包括国家开发银行等参与较多。最具有活力的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参与很少,当然这其中有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够等因素,但根源还是体制问题,比如对于民营企业支持力度不够、商业银行贷款差别对待等。监管部门在审批的时候,对于央企、国企、民企等,也有一定差别。

实际上,资本输出以国企、央企为主是不够合理的结构,也不是公平竞争的结果,会导致市场效率方面的损失。在很多时候,这种以央企、国企为主的投资结构会引起投资国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负面清单管理主要是针对国内投资的,我觉得这个思路也应该用在对外资本输出和投资输出方面,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海外投资力度。

中国证券报:未来我们还应该出台哪些配套改革措施,促进中国转变为资本输出大国?

殷剑峰:首先,与资本输出、对外投资相关的部门,包括商务部、外管局等应该在行政审批方面转变思路,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走出去”。

其次,要不断创新模式和产品,加大对企业赴外投资的金融支持力度。

再次,随着资本输出和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在投资国会遇到一些纠纷,实际上目前这些纠纷不断增多。相关部门应该加大与投资国当地的沟通,同时给予我国企业足够的法律和政策方面支持。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