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遏制投资饥渴告别数量型赶超

遏制投资饥渴告别数量型赶超

中国证券报2013年10月29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顾鑫

四川等地提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引起市场关注。分析人士认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可以投资的空间很大,其投资计划未必一定不合理,但短期的脉冲式投资,一方面面临资金来源约束,恐难以顺利实施;另一方面投资拉动所带来的短期高增长可能引起对调结构必要性、迫切性的误判。同时,为吸引投资所提供的招商引资条件则可能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使用效率。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第二季”,中西部不能仅仅着眼于对东部地区的数量型赶超,而应遏制投资饥渴,更加重视提高增长质量,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效益。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第二季”,经济告别高增长成为市场共识,个别地方“四万亿”投资计划的提出显得有些另类。从各地实际情况看,对于数量型高增长的路径依赖并没有真正摆脱。自2004年以来,各地就出现了增长速度之和明显高于全国的现象,这种情况在今年上半年显著扩大,中西部地区的表现尤为明显,“稳中求进”有演变为“稳中求竞”的苗头,结构性风险可能正在进一步积累。

在当前加杠杆空间不断收窄、房地产周期逐步见顶、人口日趋老龄化的背景下,过去几十年间我国面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通胀局面已经改变。有的地区提出“四万亿”投资计划即使存在一定合理性,也不能认为具有十分的可行性,至少在资金方面就可能会面临一些约束,能否顺利实施需要打一个问号。

从资金供给看,人口日趋老龄化、传统工业化接近尾声等因素导致我国长期居高不下的储蓄率趋于下降,资本投入加大对于通胀的影响会更为显著。从资金成本看,我国正处于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际经验均表明利率市场化将提升广谱资金价格,银行的负债成本将明显上升,实体经济使用资金的成本将会水涨船高。从地方财力看,房地产周期逐步见顶将影响土地出让收入,较高的地方债压力将影响继续加杠杆空间,政府投资类项目的实施将受到掣肘。

(下转A02版)

遏制投资饥渴 告别数量型赶超

(上接A01版)有关地方政府在回应外界的说法时也表示政府缺钱,但好项目不缺钱。项目的实施主要依靠民间投资,尤其是产业类项目主要采取市场化手段来解决资金问题。但新的担忧随之而来,当前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有时甚至不计成本,所谓不缺钱的好项目可能确实符合当地比较优势,也不排除附带了比较多的优惠条件来吸引资金。近年来,对投资本应更为谨慎的民间投资在一些不合理的补贴政策刺激下也在进入产能过剩领域,这种投资行为的投机化并不真正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遏制投资饥渴会带来经济减速,但考虑到过去增长中存在的水分,这并不可怕。传统工业化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升级版需要的是新型工业化和有克制的GDP增速,发展的同时应注重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短期的投资刺激带来的只是一时的狂欢,难以真正解决发展问题,之后恐怕是更加漫长和痛苦的调整期。

中西部地区相比于东部有着自身的要素禀赋优势,如劳动力更为廉价,土地、矿产等资源更为丰富,但是资源并不会无限供给,而是会越来越稀缺。因此,在配置资源时应当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合理布局,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率高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到真正有竞争力的项目,培育出自身的竞争优势。不妨将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一些地区的自然与原生态、旅游与文化等资源不正是比较优势吗?从长期来看,资源保护某种程度上也是生产力。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