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金融脱媒变革商业模式

金融脱媒变革商业模式

中国证券报2013年10月28日03:22分类:新华社报刊

□汇添富基金研究总监 韩贤旺

在A股市场,银行作为权重最高的板块对指数的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2008年以后,这一板块的估值不断下降,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也逐渐降温,对低估值和业绩增长之间的矛盾不太理解。

究其原因,从行业景气周期阶段分析,银行股利润增长最快的阶段是经济景气上升期,财务报表呈现出量价齐升的特征,货币供应量扩张驱动资产负债表膨胀,有息负债和资产的规模都不断扩张,同时利率上升周期的开始阶段净息差也会扩大,利润表弹性增大。在经济周期进入平稳和下降阶段,上述驱动因素反向运动,尽管信贷成本上升存在时滞,但是投资者对盈利的预期发生逆转,利润增长无法同比例驱动股价上涨,估值逐渐下降。另外,长期金融管制带来的金融脱媒和混业冲动也是搅动银行盈利预期的重要因素,对于传统银行巨头和新进入者而言,如何在新环境下摸索新的商业模式来摆脱简单的行业竞争格局是未来行业分化的重要原因。

当前,我国仍实行银行、证券、保险等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不可否认,银行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当银行业的总资产突破140万亿人民币、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重超过90%时,如此不平衡的金融格局使得银行脱媒和金融混业成为一个大的趋势。尽管我国在立法方面仍无明确的说法,但金融脱媒和混业的大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在传统金融业态之间,相互渗透已使得金融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和边界发生变化。

更令人激动的是,互联网的发展,将体制外的新兴角色带入这一脱媒和混业的趋势,必将掀起更大的波澜。第三方支付、P2P、余额宝、阿里金融等互联网金融成为脱媒和混业的重要助推因素已毋庸置疑。虽然互联网金融的盈利模式还没完全成型,但利用流量、大数据实现价值应是基本的思考。互联网上边际成本为零的特征,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一旦成型,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价值实现。

不论是体制内的传统金融形态,还是体制外的新兴互联网角色,均在金融脱媒和混业的趋势下,尝试着各种商业模式。这一脱媒和混业的趋势以及各种商业模式的融合和演进,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一方面一如本文开头提到的,银行业的总资产占金融业总资产的比例超过90%,不平衡的格局回归平衡不会一蹴而就;另一方面是我国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会十分谨慎,资金价格的扭曲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这也给互联网金融等提供了难得的施展舞台。

就股票投资而言,虽然银行在脱媒和混业的背景下,也会有一定的模式创新并能获取一定的业绩贡献,但更多的是传统的其它金融形态和新兴的互联网角色来侵蚀传统银行的蛋糕。银行股再现06-07年、08-09年那样的持续大幅上涨,需要信贷规模“量增”和银行息差“价升”的配合,这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概率不大。我们更应关注传统金融中除银行以外的形态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关注其商业模式的演进,挖掘潜在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