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大盘解析 > 经济复苏仍需确认 A股尚待政策催化

经济复苏仍需确认 A股尚待政策催化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3年10月18日16:46分类:大盘解析

核心提示:18日公布的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如期终结下滑态势。对此已有充分预期的A股市场,18日平静应对,沪深股指温和收升。

新华社记者潘清

上海(CNFIN.COM / XINHUA08.COM)--18日公布的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如期终结下滑态势。对此已有充分预期的A股市场,18日平静应对,沪深股指温和收升。

尽管GDP传递基本面改善信号,市场对于经济复苏持续能否持续仍然存疑。加上IPO(首次公开发行)重启预期形成的困扰,A股短期或续演震荡本色,并等待来自政策面的“催化”。

基本面传递改善信号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三季度系列重要经济指标。如市场预料,当季GDP同步增速暂别此前连续下滑态势,定格于7.8%。

就在前一天,A股刚刚经历了来自外部环境的一次严峻考验:在“大限”来临前夕,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从而暂时抑制了一触即发的美债危机。不过,在亚太股市普遍上扬的同时,A股市场与香港股市双双收跌。谨慎等待本土重要数据公布,或许是其不涨反跌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止住下滑脚步的GDP增速给A股增添了些许“暖色”。当日沪深股市冲高回落,上证综指2200点整数位得而复失,尾盘收报2193.78点,较前一交易日涨0.24%;深证成指收报8584.87点,涨幅为0.75%。

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改革预期及“稳增长”推动下,短期经济数据好转,三季度以来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并直接带动A股实现月线三连阳。在此基础上,GDP增速回升传递的基本面改善信号,或为A股注入新的做多动力。

来自上投摩根基金的观点认为,短期看,随着宏观经济稳定基调确立,估值被长期压制的传统产业很可能在改革预期带动下出现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IPO重启进程添困扰

GDP增速止跌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真正触底,基本面能否持续改善从而推动A股走出低迷?对此,市场参与各方显得较为谨慎。

华泰柏瑞基金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9月份的宏观和中观数据显示下游需求平稳,中上游量价表现偏弱。旺季不旺的主要原因在于终端需求未现明显扩张。总体而言,经济继续缓慢回落的概率较大。

财通基金也表示,从经济短期波动角度看,8月份经济数据攀上高点后,经济回暖的力度或无法再进一步强化。9月出口再度步入负增长,已在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四季度CPI上行也是大概率事件,这对货币政策的放松形成制约,甚至可能出现收紧的状况。

按照多家机构的预测,四季度经济增速可能重现小幅回落。届时,整个A股市场的估值中枢也可能因此受到压制。

在基本面持续改善仍存疑的同时,IPO重启进程也成为近期A股面临的困扰之一。16日“新股发行改革方案将于周末出台”的传言,曾直接导致了大盘的大幅走弱和创业板指数的暴跌。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由于未触及大小非减持和定价机制两大核心问题,今年6月开始公开征求意见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案,市场认可程度不高。若最终出台的改革方案定稿难以体现对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弱势A股将难免遭受冲击。

政策主题或催化行情

事实上,影响A股后市的不确定因素远不止于此。从外部环境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脚步,势必扰动全球资金流向,并对包括A股在内的新兴市场形成冲击。

就本土市场而言,创业板年内暴涨逾九成后,风险释放需求骤增;9月股市资金净转出创下年内新高,二级市场“失血”状态或加剧。此外,统计显示截至10月15日,共有434家主板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喜比例为49.5%,显示主板公司业绩并未出现显著改善。不及预期的成绩单,恐削弱投资者对于“三季报”行情的热情。

在基本面有限改善的利好效应和诸多不利因素的博弈中,A股短期内或续演震荡本色。未来,A股结构性行情的“催化剂”或来自于政策面的变化,尤其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的“政策红利”。

市场普遍预期,将于11月举行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确定未来5年至10年的改革方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新近发布的投资策略报告认为,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政府将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允许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金融开放、要素市场化、土地改革和自由贸易等领域均有可能实现突破。

上投摩根基金也表示,四季度A股市场将以政策主题为催化,制度改革及行业转型创新带来的投资机会值得把握。

在对政策面驱动结构性行情形成共识的同时,后市究竟选择“价值”还是“成长”,依然是机构们争论不休的焦点。

作为今年结构性行情的主角,成长性投资继续获得多数机构的青睐。上投摩根新兴动力基金经理杜猛表示,从市场面来看,短期价值股表现相对更好,中长线仍是成长股的结构性机会。

实际上,成长与价值本身并不冲突。资本市场始终在追求成长,关键在于估值与价格是否匹配。若股价过度透支业绩,就意味着短期风险的存在。从这个角度而言,成长股群体仍然需要借助业绩披露完成去伪存真的过程。(完)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