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束行农:坚定不移做强固定收益业务

束行农:坚定不移做强固定收益业务

中国证券报2013年09月30日04:41分类:新华社报刊

束行农:坚定不移做强固定收益业务

本报记者 田露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行业目前的发展较为艰难———基金公司高管变动频繁,传统产品规模增长乏力。在这一背景下,公众对于又一批新成立的基金公司难免意兴阑珊。不过,行业的“低气压”倒催生了基金公司的不懈探索。作为新近成立的业内第86家基金公司,鑫元基金日前旗帜鲜明地将公司业务定位于固定收益细分市场,欲以专业稳健的固定收益投资来服务广大客户。

鑫元基金董事长束行农投身中国金融市场已有19年,对目前基金业的发展困境自然心中有数。不过,这位一手将南京银行固定收益业务大本营———“金融事业部”打造起来的企业家,对鑫元基金选择固定收益业务作为主导方向充满信心。他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中国债券市场还将大踏步地发展,广阔天地,大有可为,鑫元基金也为此多方储备了合作伙伴与渠道资源,必然会迎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结合股东优势发展业务

中国证券报:鑫元基金明确提出要“专注于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细分市场”,这个定位经过了怎样的考虑?

束行农: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在固定收益发展空间非常大,因为大趋势强调债券市场对于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而且随着资产证券化、国债期货等种种新工具、新品种的出现,未来围绕固定收益业务而产生的产品和收益可能会更加多元。其实,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之下,老百姓的理财需求已经非常强烈,他们的资金要通过投资来实现保值增值,这对于基金公司就是非常好的机会。

中国证券报:固定收益业务的管理费率较低,这对公司经营会不会产生压力?

束行农:这方面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固定收益要做规模,但它比股票基金更加稳健,而在中国老百姓中,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占据主流,只要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能够跑赢银行的储蓄存款利率,而且能够追求绝对的长期价值回报,那么就一定可以吸引到一批忠实的客户。作为南京银行控股的鑫元基金,将本着公募和专户并重的原则来发展。我们测算过,当专户和公募业务分别做到一定规模时,基本上就能接近盈亏平衡,我们争取公司成立三年能够实现盈利。

中国证券报:相比其他银行系或同时也在重点发展固定收益业务的基金公司,鑫业基金有什么优势?

束行农:南京银行是对鑫元基金控股80%的股东,而南京银行在固定收益领域有比较好的基础。南京银行是中国银行间市场第一批做市商,也是城市商业银行中最早介入债券投资业务的银行,目前,南京银行已经树立了“债券特色银行”的品牌形象,每年人民币债券交易量在银行间市场均排名前列,同时培养了大批债券市场的交易和投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谓债券投资的“黄埔军校”。

南京银行林董事长表态,作为股东,南京银行将充分在业务、管理和技术上支持、推动鑫元基金的发展,比如将来南京银行的网点对接鑫元基金的货币基金就是有可能的。同时,另一股东南京高科也是一个对金融市场投资非常有经验的公司。

此外,鑫元基金不仅仅只依托南京银行固定收益业务的优势和渠道,我们还有非常广泛的中小商业银行的渠道。南京银行在2003年就成立了一个联合投资项目,有很多家中小银行是联合投资项目的俱乐部成员,今年10月份我们准备将俱乐部打造为升级版,成立中小商业银行全面业务合作联盟。这些银行的资产规模有4万多亿元,覆盖全国主要区域,而且其中省会中小城商行比较多。依托这个群体,鑫元基金未来的业务就可以与它们对接。可以说,因为南京银行这么多年来在固定收益领域的积累和耕耘,同业资源非常丰富,这对鑫元基金未来做好固定收益业务也会大有裨益。

中国证券报:有没有设立子公司的意向?

束行农:我们下一步将申请设立子公司,子公司未来可以和银行的业务合作,进行投资管理运作。这方面,银行系基金公司肯定有更强的优势和能力。

按照市场化规律办事

中国证券报:我们注意到此前也有部分基金公司提出要以固定收益业务为主战场。

束行农:要在竞争中胜出,既要靠股东的资源与支持,更要看我们能不能把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动力,这里就要提到我们的团队。我认为,鑫元基金在团队搭建和培训、打造方面,还是有自己的理念的。我们在公司组建时,所有的员工招聘,包括高管和普通员工,都要求在固定收益方面有比较透彻的理解能力,而且要认同鑫元基金的定位。可以说,目前我们的整体团队,无论是投资研究还是风险控制,都明显地在强化固定收益业务人才的配置和选拔。现在很多基金公司都提到要把固定收益作为发展重点之一,但在人、财、物方面的配置却并未为固定收益量身定制,可能主要还是适应股票投资业务,但我们却是实实在在将固定收益业务作为战略来做的。

中国证券报:银行系基金公司往往延袭了很浓重的银行业经营风格,这一点在鑫元基金是不是也会出现?

束行农:在筹建鑫元基金的过程中,南京银行系统有部分人才也加盟了,但我们整个高管团队全是市场化招聘组合的。其实当初我们也想过,是不是从南京银行派一些人过来担任重要岗位,但总体衡量后还是觉得,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基金公司毕竟还是要走市场化的道路,从人才到管理到运行机制都应该市场化,所以我们最后还是采取了市场化的操作模式。从股东方面来“投奔”的人才,我们也向他们明确表示,来到鑫元基金就必须接受新的考核方式和薪酬体系,不能再留恋以往银行系统的福利。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基金业高管流动频繁,给行业带来了一定困扰。

束行农:这要在机制上做文章。没有好的机制,就留不住人。现在很多公募基金的高管都奔私募而去,主要是私募有股权激励的吸引,因此,我们在鑫元基金的公司章程里明确,预留一部分股份,用于在制度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管理层激励,这样便于未来凝聚人才。

在考核方面,我们的股东也很明智,即尊重市场规律,不要拔苗助长。所以,我们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希望打造核心竞争力,跑赢市场。股东的容忍度是:如果在新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中,鑫元基金与市场水平接近或者略超,就是做得不错了。股东并不要求鑫元基金与老牌公司比,这就是比较合理的、尊重规律的一个态度。

创新要以迎合客户需求为基础

中国证券报:鑫元基金短期内的产品思路如何?

束行农:第一个公募产品可能是一只传统的债券基金,另外打算年底时再推出一只货币基金。中短期之内我们不会考虑推出权益类产品。

中国证券报:眼下债市形势不佳,债券基金发行会不会有压力?

束行农:作为新公司,我们并不想急于求成。第一只基金能够发到5-10亿元,我们就很满意了。我们的态度是慢慢地做,慢慢去摸索。

中国证券报:为什么不尝试一些创新产品,例如与互联网金融有关的产品?

束行农: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物流基础上的,到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萌芽状态,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技术、监管规范,比例资本约束、风险拨备等等,所以要等到一定阶段才能作全面的评价和认识。目前,我们只想运用一些通用的资源,不想标新立异。虽然我们也会提前去研究一些创新,但我们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因为我们发现,真正能赚钱的产品还是一些主流、通行的产品。所以,创新还是要基于市场需求,要让投资者一看就透彻明了,知道风险点,知道收益或者收益的预期。

中国证券报:近年来行业创新不少,也引发大家对于风险控制的关注,鑫元基金在这方面准备得怎样?

束行农:我们严格实行对道德底线的“零容忍”和对业务运作的风险管理,而且我们几位高管都有风控的工作经验,所以对于风控的把握水平更高。另外,南京银行做了这么多年的债券市场,风险控制已经相当好。总体而言,鑫元基金未来要建立一个全员化的、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风险管理体系。

中国证券报:现在基金子公司规模发展很快,不少都是对接银行的非标业务,这其中的风险如何认识?

束行农:这也是大家现在关注的一个热点。其实应当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基金公司近几年发展比较艰难,要寻找一条生路,所以创新之风比较浓厚;二是银行的货币需求量比较大,又有那么多的客户资源,双方合作肯定会快速发展。当然,说它没有风险是不现实的,但这些客户往往都是银行的授信客户,而银行内部的风险管理能力较强,也有一些风险缓释的机制,所以这种风险未必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可怕。我的感觉是,风险总体上还是可控的。

中国证券报:你在金融业务领域经验丰富,展望债券市场,可能还会有哪些大的发展?

束行农:现在债券市场有三个主渠道:一是银行间市场,一是交易所市场的公司债,还有一个是发改委的企业债。虽然目前银行间市场还占据主导,但几个市场之间相互竞争、相互推动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比如说原来银行间市场走得快,就推动了发改委这边对于企业债的审批制度改革,而现在交易所私募债的发行效率更高,反过来又会推动银行间市场的发展。这种体制有一定的优势,但债券市场将来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还是要解决统一互联的问题。现在几个市场之间还是分割的,交易上、结算上和托管上的分割,都是具有成本的,会体现在价格上。例如会形成利差,导致套利,交易上也不是很便捷。一旦多头管理的问题解决之后,成本的优势将显现出来,中国债券市场将更具魅力和前景。

简介

束行农,20年从业经验,曾任南京城市合作银行信联证券部副经理、经理,南京银行计划处副处长,南京银行资金营运中心副总经理、总经理,现任南京银行副行长、鑫元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