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品结构业内人士:指数产品应多元化发展

加大研发投入完善产品结构业内人士:指数产品应多元化发展

中国证券报2013年09月13日02:24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李良

中国指数基金产品出现超常规发展,但也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在昨日举办的“第七届指数及指数化投资论坛”上,来自监管层、基金公司、保险机构以及券商、私募的诸多专业人士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业内人士认为,只有加大指数基金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完善产品结构,积极拓宽指数化的投资领域和丰富投资策略,不断推出可投资性强、市场影响力大、契合投资者需求的指数产品工具,才能真正意义上令指数基金产品走出“红海”。

指数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嘉实沪深300ETF基金经理杨宇表示,指数产品至今发展已有十余年历史,现在已经进入一个'红海’时代。在基金公司中超过半数以上都有指数化产品,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仅仅跟踪沪深300指数的基金产品就有20余只。“我们觉得这个布局已经基本进入尾声阶段,目前不是如何'生孩子’的问题,而是如何'养孩子’的问题。如果我们生了很多'小孩’,却一个个都很瘦弱,养不活基金经理,就会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杨宇说。

博时基金副总裁王德英则指出,近几年由于股市表现不好,大盘蓝筹指数或宽基指数的收益率都不太理想,影响了投资者积极性。长期来看,海外市场指数基金常常战胜主动型基金,但这在中国好像很难成立。由于没有长期收益的预期,目前许多投资者的指数产品需求变成了短期投资配置,或者是交易性需求,仅仅依靠短期配置需求和交易性需求,在未来两三年内很难保障指数产品的快速发展。

   王德英建议,未来指数产品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一方面是投资市场多元化、投资范围多元化,包括海外市场、商品市场等也可以纳入投资范围,另一方面则是产品结构多元化,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不同需求。

保险机构看好未来前景

与主营指数产品发行与投资的基金公司不同,对指数产品有相当大配置需求的保险机构,在论坛上描绘出未来指数产品的广阔前景。

泰康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邢怡表示,对于保险机构而言,最初指数基金只是交易型工具,用于获得Beta,即觉得股票市场具有巨大风险或机会时,可以通过快速买卖指数基金来增加收益或规避风险,这个功能非常单一。但近年来这种功能单一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实质性地影响着保险机构对指数基金的需求。

邢怡指出,如果指数基金可以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工具,可以用于融资融券,进行回购交易,那对于具有大量底仓配置的保险公司而言,就可以额外提供一到两个点的超额收益,而这一超额收益如果能够长期实现,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意义非凡,指数产品就有可能成为保险机构的常规性配置。

邢怡表示,近几年A股呈现出剧烈波动的结构性行情, 因此主动型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的持续性越来越难以琢磨。在此背景下,保险机构开始转换思路,希望阿尔法的来源是指数类工具加上对类别资产的配置能力,清晰、透明的投资思路和资产配置原则以及个股选择就成为整体投资上的变化。而在保险机构逐渐成熟和逐渐专业化的过程中,对指数基金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而言,指数基金前途光明。”邢怡说。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