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你该怎样跟孩子谈钱

你该怎样跟孩子谈钱

中国证券报2013年09月07日02:41分类:新华社报刊

□郑渝川 

作为一名家长,有时会遇上颇为尴尬的场景,比如孩子提到有关钱的话题。敷衍式的解答,“挣钱、花钱是爸爸妈妈的事情,你就管好自己,好好吃饭、用心读书”,暂时让家长回避了问题,但显然不能打消孩子的疑惑。他们(她们)只是慑于大人的威严或者强压,在口头上不提罢了。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就曾告诫为人父母者:“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方,也许是骗子。这些人教出的孩子,会给我们带来多少麻烦大家都可以想像。”

向孩子提供财商教育,让其认识金钱,并不存在将所有的家庭和社会关系都转化为金钱关系,使孩子变成膜拜金钱的信徒的危险。反之,家长越是“谈钱色变”,越是对之讳莫如深,孩子就越难、越晚掌握正确的金钱观,也将很难树立起健全的消费意识、理财理性乃至人生价值观念。

那么,家长们该怎样跟孩子谈钱?财商教育理念引进到国内以来,市面上已经有过形形色色有关青少年和家庭财商教育、理财教育的图书。应该说,其中不乏优秀读本,能够将货币、储蓄、消费、常见理财品种等知识融汇于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起到了很好的催发认知兴趣的作用。问题在于,故事跟生活毕竟存在一定距离。与之同时,仍有更多名为帮助孩子认知、理解的图书,其内容仅仅是成年人所读的货币知识和理财产品说明书的简化改写版。这种情况下,家庭财商教育就走入了误区,一些家长甚至直接将家务、作业、孝敬父母等统统转化为金钱指标,孩子身上出现了“唯利是图”的危险倾向。

由资深财经记者郑晓舟所著的《勇敢地跟孩子谈钱:生活中的财商课》一书,首先就明确揭示了家庭财商教育的常见五大误区:误区一,让孩子不必操心“钱”的事,这是一种传统思维和处理方式,家长一厢情愿的认为保持“钱”在孩子面前的神秘感,就可以使其不接触到这方面的烦恼;误区二,“向孩子行贿”;误区三,父母向孩子“哭穷”或者表现出金钱的无所谓态度;误区四,不懂得培育和引导孩子如何合理而科学的花钱;误区五,误认为财商是一种天分而无需进行有意识的培养。

《勇敢地跟孩子谈钱:生活中的财商课》这本书的特色在于,并未以灌输知识为目标展开叙述,而是示范了一名家长开展家庭财商教育的全过程。郑晓舟认为,如果因为父母的无知或畏惧,在孩子提出有关钱的话题时予以打断,很可能导致孩子将这类话题都列为禁区;孩子在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将不得不从零学起去面对生活、成本、收入压力,显然将走更多弯路。因此,她开始了引导孩子认识“钱”,一是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二是正确应用金钱及金钱规律。

郑晓舟在开展财商教育时,尽量避免由家长发起某种“议程设置”,而是等待恰当的时机,在孩子提出某种疑惑时,作出知识解答,并引导孩子形成新的追问,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从而达到了维持孩子这方面的持续认知兴趣的作用,让相关的金钱知识记得准、记得牢。在《勇敢地跟孩子谈钱:生活中的财商课》这本书里,读者就可以了解到,郑晓舟是如何通过上述方式,让孩子先后摸索掌握货币、记账、信用、信用卡、价格、涨价、免费和收费两种机制、储蓄、利息、股票、投资、通货膨胀、汇率、股指等一系列财商知识以及相关理念的情况,许多篇节的内容是可经模仿或复制的。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