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潘向东:不必担忧流动性骤紧央行会根据形势采取对冲策略6月“钱荒”有助提高反应速度

潘向东:不必担忧流动性骤紧央行会根据形势采取对冲策略6月“钱荒”有助提高反应速度

中国证券报2013年09月07日02: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顾鑫

关于“钱荒”的担忧再次升温。9月,由于季末因素和“中秋”、“国庆”节假日即将来临,尤其是美联储QE退出预期导致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提前流出,国内资金面可能会比8月明显趋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认为,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时机较前期更为成熟,全球流动性大转折和资本流向的大逆转或开启,但是不必过于担忧“钱荒”再次来袭。若资金进一步流出我国,预计央行会根据形势采取相应的对冲策略,现在的逆回购就是对外汇占款持续减少的对冲;若流出形势进一步加剧,不排除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对冲。

潘向东称,“国际资本近段时间在从中国市场流出,但随着中国经济企稳,预计资本项下的资金流出压力会减缓。”7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FDI)为94.0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3%,创28个月新高,同期贸易顺差为178亿美元,但7月央行和金融机构的外汇占款减少244.7亿元。这是连续第二个月在经常项目顺差较高的条件下出现外汇占款减少。

在潘向东看来,虽然对于未来的流动性不必过于担忧,但我国货币市场存在几方面问题。第一,外汇占款持续减少,以外汇占款供给基础货币的体系出现问题。第二,市场整体流动性错配。从非金融部门资产负债表看,负债端久期明显变短,资产端明显变长,大部分资金流向基建、地产和其他高杠杆部门。第三,大量的资源错配至不具备经济回报的项目和低效率的部门,这些长期资产的现金流已不能覆盖短期负债的成本,举新债还本息模式繁荣。这时央行必须保证货币市场流动性充沛,一旦不及时对冲,短端利息就会快速飙升。

精彩对话

中国证券报:7月社会融资总量环比下降超过2000亿元。9月以及四季度,整体社会融资额有没有可能继续收紧?当前的经济企稳会否在四季度发生逆转?

潘向东:7月融资总量的下降主要受6月风险教育后银行调整资产负债表、影子银行规模大幅收缩影响。9月及四季度,整体社会融资额会稳中偏紧,但不大可能出现7月那样的降幅。

负面因素主要有三:其一,为减轻金融资源错配,配合实体经济调结构、银行体系改善资产负债表,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一季度整体还是稳中偏紧;其二,按年初9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规模目标计算,剩下每月的平均新增信贷规模在6500亿元左右,较7月新增信贷规模略小;其三,美国退出QE可能冲击我国流动性。

同时也有一些正面影响因素:经过了今年初以来持续的清查和整顿、特别是年中考核前的风险教育后,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在对影子银行进行制度理顺和规范后,仍然需要发挥这些非信贷类融资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因为短期经济回稳将刺激融资需求,而盘活存量资产以及中长期的经济转型都需要依赖直接融资的创新发展。

在这样的金融环境下,实体经济短期偏稳,中期则仍有向下压力,不排除四季度末经济企稳动力会有所弱化。

中国证券报: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发达国家开始去杠杆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在过去几年逆向而动,采取加杠杆操作,大大刺激了经济发展。

   当前正在逐步转变宏观策略,进行去杠杆化,宏观面会受到什么影响?对于货币政策有何建议?

潘向东:中国的去杠杆化更多是由宏观经济和国际环境所引发,去杠杆化是以“阵痛”换取长期健康发展之举。去杠杆化会导致资产价格下降。从美国的经验来看,美国金融产品去杠杆化的进程,导致美股、美债、美元等资产价格下跌。金融机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导致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下降,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金缺口不断扩大。

在我国去杠杆化过程中遇到美联储准备退出QE,资金外流速度会加快。因此,央行在调整货币政策的同时,要兼顾经济发展,不能收紧货币,这会造成经济快速下行。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