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平安投资变局 ——专访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

平安投资变局 ——专访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

上海证券报2013年09月05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保险投资新政不仅为保险资金打开了另类投资的大门,同时也为险资出击海外打通了“任督二脉”。整个投资格局将发生质的转变——从过去单一币种依赖A股到多币种多资产,多样化战略的资金配置将带领保险资金迈向一个全新的收益阶段。

一直走在同业前端的中国平安,已然体会到了这种格局悄变前的征兆,并已布局“尝鲜”。

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陈德贤日前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透露,虽然错过了上半年的美股市场,但海外固定收益市场将在其布局之列。与此同时,其股指期货首单操作已于半月前落地,首单RQFII额度亦在申请过程中。

新品种“尝鲜”

整个采访过程中,陈德贤反复强调,随着境内外投资大门的洞开,保险资金已不再如过往般那么依赖A股市场。“未来受美国退出QE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流动性趋紧等影响,作为匹配长期资产负债的保险资金,将进一步寻求固定投资收益机会。”

这其中就包括了多项新开闸的投资品种,比如保障房、信托计划等。“今年上半年,我们新增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平均收益率达到6.3%。”陈德贤透露,其中,新增的多个保障房项目均提供了较理想的收益率。

新品种的“尝鲜”并不止于固收类资产。陈德贤告诉记者,率先拿到股指期货受托、委托全牌照的他们,已经下单了。“大概半个月前,我们进行了股指期货的第一单操作,接下来将会进行第二单操作,不过目前我们还是在试验阶段,所以规模相对较小。同时,我们也在做参与国债期货方面的相关准备,不过仍有待于监管许可。”

同时,中国平安也在积极申请首批RQFII额度。“牌照我们已经拿到了,目前正与央行、外管局沟通申请额度,未来将以人民币债券基金的形式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内地。”陈德贤透露说。

扩大外包范围

快于同业的保费增速,令中国平安每年新增2000亿可投资资产,配置压力不言而喻。陈德贤坦言,最让他们头痛的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这些钱要投向哪里。面对蜂拥而至的投资地区和投资品种,保险公司显然有些分身乏术。

除了在新投资品种上的尝试外,中国平安的投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术业有专攻,陈德贤向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中国平安已委托4家基金公司进行投资,资金“外包”的投资规模为55亿元,主要投向中小板,投资收益超过大盘指数20%。

未来,中国平安还会考虑将委外投资的范围扩大至固定收益领域及海外投资。陈德贤解释说,“虽然固定收益资产一向是保险资金所擅长的投资领域,但我们将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满足保险资金负债需求的,我们会自己操作,也就是β(贝塔)策略;另一部分是能产生更多利益的,如果有券商、基金能找到好的产品和渠道,比如企业债等,我们就会委托他们操作,也就是α(阿尔法)策略。”

海外投资先行

今年5月,中国平安斥资2.6亿英镑购买了位于伦敦的劳合社大楼,开启了保险资金海外不动产投资的大门。这笔海外投资,和中国平安在国内投资成熟商业地产、写字楼的资产配置属性一致,即通过投资有价值的商业地产和办公楼宇,来获得稳定可观的租金回报。

陈德贤坦言,海外投资大门洞开所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保险资金配置格局从过去单一币种转变为多币种多资产。“保险资金讲究风险的分散,投资亦如此,不能让所有资金都放在同一个市场。”

“目前中国平安的海外投资规模在200亿元左右,主要集中于港股市场。”据陈德贤介绍,其正在研究港股以外的海外投资机会,不排除今年或明年参与一些海外固定收益类投资项目,以提升收益。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