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逆回购量增价平再传维稳信号资金面短期或继续趋紧

逆回购量增价平再传维稳信号资金面短期或继续趋紧

中国证券报2013年08月21日02:0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葛春晖

周二(20日),央行开展3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交易量较上周二放大250亿元,中标利率则持平于3.90%。逆回购量升价平,继续传递出央行稳定货币市场流动性的信号。不过,由于机构预期仍偏谨慎,加上财税缴款、月末考核等因素的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仍继续趋紧,各期限回购利率全线上行。分析人士指出,预计中短期内市场资金面将维持紧平衡格局,但不会再现6月份“钱荒”场面。

单日逆回购量创重启以来新高

央行公告显示,央行8月20日在公开市场开展了36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持平于上周二同期限操作的3.90%。从操作规模看,本次逆回购交易量较上周二放大了250亿元,一举创下央行7月末重启逆回购以来的最大单笔操作纪录。市场人士表示,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重现趋紧迹象,而本周公开市场自然到期工具对冲后为净回笼状态,这一背景下,央行逆回购放量符合市场预期。

据WIND统计,上周公开市场实现净投放475亿元;而本周,公开市场共有160亿元央票和260亿元逆回购到期,央行周二开展360亿元逆回购后,周四只需再进行215亿元以上的14天逆回购操作,净投放规模就会轻松超过上周。而考虑到上周的14天逆回购规模达到280亿元,这一目标不难达到。

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开市场利率走势看,尽管14天央行逆回购利率在上周四企稳后,本周7天期品种利率持平也在市场意料之中,但3.90%的央行指导利率已经显著低于同期限货币市场利率水平,进一步彰显出央行稳定市场预期的用意。

市场人士表示,从央行续做三年央票以及相对放大的逆回购规模来看,央行在维持中长期流动性偏紧的货币政策思路的同时,有意引导短期资金面保持宽松状态,以保证短期债务风险的化解。

资金利率仍上行 短期难回落

虽然央行逆回购继续放量,但周二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趋紧态势仍未得到明显缓解,各期限回购利率全线上行。

数据显示,周二主流交易品种隔夜、7天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收于3.92%、4.51%,较上一交易日分别上行46BP、33BP;跨月末的14天、21天回购加权利率分别上行24BP、18BP至5.61%、5.56%;长期限品种方面,1个月、2个月回购加权分别上行32BP、34BP至5.66%、5.32%,3个月及以上品种维持在高位水平小幅波动。交易员表示,从全天情况看,昨日资金面继续呈现近期先紧后松的局面,早盘机构心态谨慎,部分大行融入短期资金,而在央行逆回购之后,短期资金大量涌出,资金需求瞬时解决。不过,受月末、季末因素的影响,14天至3个月的中长期资金仍较紧缺、供不应求,资金价格也有续升压力。

市场人士表示,多重利空因素导致了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显著趋紧,首先,短期因素冲击不断。如,财政缴税因素尚未完全消退,月末考核又将来临,且6月“钱荒”时的部分拆借资金需要到期续借;其次,近期海外新兴市场资金流出迹象明显,市场对于外汇占款增长的预期受到影响;第三,在机构对未来资金面的预期偏向悲观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主动提高备付率,也使得短期因素对资金面的影响有所放大。综合来看,资金利率在短期内仍将是易涨难跌。

就中期而言,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未来央行可能继续维持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目的是通过维持相对高位的货币市场资金价格,以挤压金融市场的套利空间,因此资金面可能会延续紧平衡格局。当然,从央行在公开市场“收长放短”的操作策略来看,其维护短期资金面稳定的意图也十分明显,因此诸如6月“钱荒”的情形将不会再次发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钱荒”后遗症的作用下,市场情绪的转变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还需要央行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明确货币政策指向,以进一步引导市场的预期。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