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创业板 > 七月行情谢幕在即 创业板再成争议焦点

七月行情谢幕在即 创业板再成争议焦点

上海证券报2013年07月27日21:31分类:创业板

大盘阴跌式震荡继续 创业板调整趋势难改

本周大盘走出先扬后抑走势,周涨0.91%;创业板全周大幅震荡。两市总成交量较上一周持平,成交量主要来自创业板连续历史天量的释放。“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这是近期资金在创业板上的表现。概念与题材成为市场炒作热点,泡沫有愈吹愈大之嫌。个股虽活跃,但分化也开始加大,低价且有补涨要求的个股涨幅居前,前期强势股开始大幅回落,市场热点较为散乱,赚钱效应呈边际递减,周期股开始偶露峥嵘,但市场仍以“八二”现象为主,个股风险与机遇并存。以上就是本周市场盘面主要特征。

从技术上看,本周大盘价涨量平,收盘站上5周均线,2050点上方平台对大盘形成明显压制,量能不足也制约了大盘反弹空间。周K线组合显示,下周大盘仍将围绕2000点反复震荡运行。创业板量能等技术指标显示,尽管其已见顶,但流通性的制约使机构难以顺利脱身,反复震荡是为了吸引场外资金,是主力机构的操作手法。笔者认为,创业板调整趋势难以改观。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短期大盘调整压力继续存在,抵抗式反复震荡、阴跌式调整将是短线大盘运行方式,下周向下关注1980点—1990点间支撑,向上注意2030点上方压力,个股风险释放仍将持续。

 游资钟情创业板 热炒现象不会轻易改变

⊙叶弘

创业板指从2012年12月4日的585点历史性低点,到本周三反弹新高1208点,不足8个月时间里,指数上涨106%。如果说今年以来A股主板市场是全球最熊股市,那么创业板则可能是全球股市中升幅最大的。

然而周四创业板指数暴挫4.4%,这意味着创业板行情的结束?还是意味着市场热点由小盘成长向大盘价值蓝筹转换契机的出现?

笔者的观点是,只要政策调控格局没有改变,只要目前困扰股市的资金面没有缓解,那么大盘价值蓝筹仍然难有真正有表现机会。偶尔出现的间歇式反弹,也只是大盘股的超跌反弹,或国家机构低位入市,给人以政策救市的幻觉而已。

众所周知,在股市,游资永远不甘寂寞。而游资善于从政策调控的价值导向中,捕捉短期投机、获利机会。尽管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并不突出,股价整体偏高,但创业板符合政策导向。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加之创业板只有300多家股票,且盘子小、股本扩张力极强,这些都为游资借题发挥提供了想象空间。而大盘整体疲弱,正好也有利于游资主导题材行情的野蛮生长。

不过事实上,因长期熊市,创业板中的局部牛市显得格外光彩夺目。而盘中真正突破上涨的股票,也只有几大热门行业,或少数热门股票。创业板的赚钱效应其实被夸大了。

诚然,笔者一直认为,创业板是泡沫最大的股票群体。但市场在大熊市中选择了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为突破方向,我们也只能尊重市场。

因此,只要政策调控继续,流动性收缩的格局没有改变,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盘、题材、成长性热点炒作趋势就不会轻易改变。

创业板行情暂未结束 市场平衡格局或延续至8月中旬

⊙薛树东

本周市场出现企稳走势,说明平衡格局还没有被打破。尽管招行和京东方的再融资对市场心理构成压力,但市场对政策面的憧憬,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周,创业板创下本轮反弹新高1208点,距历史高位只有30多点,虽然之后出现大跌,但从判断上看,我们认为风险更可能来自于创历史新高之后。周四创业板暴跌,我们认为是一种正常的获利兑现,可理解为一次技术性质的调整,诱因来自于政策面对经济的扶持政策,给周期股带来了向好预期,从而促发创业板的暴跌。

但周期股的反弹仅仅是短期反弹,因为周期股和经济走向是密切相关的,在经济探底过程中,很难预期有大的机会。加上经济转型的考虑,经济出现拐点也并不意味着周期公司出现盈利拐点。

既然周期股并没有取代成长股的条件,我们基本上认为创业板暴跌并不具备可持续性,换句话说,创业板行情仍没有结束。我们此前分析过,估值并不是阻挡创业板的障碍。重要的是政策面和主力面的考虑,政策面需要考虑的是新股打包发行预期;主力面则需要考虑的是,创业板主力何时考虑退出。

目前来看,8月份是否重启IPO,如果重启是否打包发行,这些都是变数,但我们认为,现在的市场状况并不具备扩容的条件。至于创业板主力退出的时机,我们认为是8月底之前。一方面,业绩底牌马上翻开,如果所有人预期创业板已经提前透支了今年的业绩,炒作动力将会大为减弱。另一方面,9月份又是相对敏感的一个月,敏感性在于市场对“钱荒”的恐惧感,虽然不一定会产生6月份如此紧张的状况,但也要做好心理准备。

综合而言,我们认为大盘区间震荡将会延续,多空基本上处在平衡格局状态,这种状态预计会到8月中旬。大家需要关注的是创业板,这是目前多头唯一的旗帜,由于累计涨幅较大,如果多空失衡,可能成为空方的突破点。我们认为创业板的行情暂时还没有结束。策略上看,8月份将逐渐进入防御状态,仓位上要开始有所控制,选择品种上注意避高就低,对于成长股的挖掘要结合半年报,注意防范业绩风险。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