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大势研判 > 党报:股市罕见连续暴跌 估值已与国际接轨

党报:股市罕见连续暴跌 估值已与国际接轨

人民日报2013年07月01日11:01分类:大势研判

核心提示:股市波动既是经济运行状况的反应,同时也受到资金供求、投资者心理预期、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然而,从近半年多来股市走势看,与资金面状况高度契合。尤其是近一周,“钱荒”事件更是成为暴跌的导火索。

股市罕见连续暴跌

6月最后一周,股市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只不过,这次吸引大家目光的,是多年罕见的暴跌。

自今年2月初见反弹高点之后,股市持续3个月弱势振荡。5月,市场出现一波小型涨升,“红五月”让投资者重新燃起希望。然而,一进入6月,市场形势陡转直下,如瀑布般的流畅下跌,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

本月中旬,就有券商对此次调整给出了“势大力沉”的判断。从K线图上可以看出,6月股市走势节奏清晰,是一个明显从缓跌到急跌的过程。5月31日开始,指数连收几根小阴线,市场普遍认为这是正常的回撤。但端午小长假前后,指数轻松跌破多个关键支撑位,已隐隐透出一丝“杀气”。后半月,美国释放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信号,新兴市场股市连续暴跌,新股发行重启窗口临近,货币市场“钱荒”不断加剧蔓延……持续加码的重磅“利空”,最终让市场无法承受,指数出现崩坍走势。

6月24日,两市做空能量宣泄,市场深幅调整,上证综指下跌100多点,击破2000点重要关口,创近4年最大单日跌幅。沪综指接近去年底的最低点,深成指则跌破了去年最低点,半年多的反弹成果基本抹去。近200只股票跌停的景象已是多年未见。25日,指数继续恐慌性暴跌,但随着抄底盘的涌入,市场出现单日逆转。如“过山车”般的波动,让投资者心有余悸。有股民感叹:“虽然也看空,但一个月内从2300点打到1800点,太让人意外了!”

尽管周末有所反弹,但上证综指全月下跌幅度仍达14%,这是自2009年9月以来最大的月跌幅。尤其是,以往的暴跌往往出现在暴涨之后。而此次暴跌是在市场连绵阴跌、积弱已久的情况下出现的,对市场信心打击更为沉重。

资金面左右市场走向

股市波动既是经济运行状况的反应,同时也受到资金供求、投资者心理预期、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然而,从近半年多来股市走势看,与资金面状况高度契合。尤其是近一周,“钱荒”事件更是成为暴跌的导火索。

去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保持强势。截至6月中旬末,人民币兑美元已经比去年三季度末升值3%。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加上海外市场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1—4月的外汇占款达到1.5万亿元,其中1月份就高达近7000亿元。资金的流入,让年初的流动性宽松超出预期。1—4月,7天回购利率大多在历史均值3.5%以下。

正是由于宏观经济调控措施稳定、市场资金面整体较为宽松等因素,今年前几个月里,尽管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但股市总体没有出现大起大落。尤其是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市场整体出现快速上涨。而且,得益于流动性的宽松,市场对中小市值股票的追逐达到白热化程度,中小股票涨幅遥遥领先于大盘蓝筹股。

然而,进入3月后,资金面出现一些变化。3月,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应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总额;4月中旬,债券监管风暴引发关注,很多机构开始去标杆,降低仓位。5月,外汇管理局出台文件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尤其是在控制表外资产膨胀、规范影子银行等方面监管力度的加强,对流动性都产生了不小影响。而在这一阶段,股市开始进入振荡下行阶段。

进入6月,资金紧张问题开始凸显。6月下旬往往是市场对流动性预期较为悲观的时段,资金面也相对较紧。但今年6月的资金紧张程度超出以往。6月6日开始,利率出现飙升。6月20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隔夜创出历史新高。加上美联储释放量化宽松政策将退出的信号,资金持续从新兴经济体流出,亚洲主要市场均出现暴跌。在“内外交困”的压力下,A股市场出现了近年来少见的连续暴跌。

中信建投证券策略分析师刘献军认为,随着一些时点性因素的消除,前期资金偏紧的状况将逐步改善。但外汇占款下滑等因素是趋势性的,未来资金面依然不会太乐观。流动性紧张将对市场的估值和风险偏好产生冲击,也有可能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因此,流动性紧张对股市存在估值水平下降和企业盈利水平下降的双重影响。这一点需要继续密切关注和跟踪。

既需谨慎也不悲观

大跌之后,投资者信心大多处于脆弱状态。如何冷静客观看待股市走向,显得尤为重要。

短期而言,市场风险虽已得到较充分释放,但目前也难以看到市场趋势逆转的推动因素。上市公司业绩方面,盈利整体上进入中低速增长期,特别是对指数影响较大的大盘蓝筹公司,大多属于较为成熟的传统行业,市场对其成长性持谨慎态度;流动性方面,虽然监管层开始释放积极信号,但短期内难以看到资金充裕局面。此外,中小市值股票近期高位大幅振荡,市场炒作小股票的热情依然高涨,结构性泡沫的风险不能忽视。

尽管股市仍然面临重重压力,但过度悲观也不可取。截至6月25日,沪深300指数对应的12个月预期市盈率为8.5倍,与2006年以来的谷底值非常接近。即使不包含银行股,市场的市盈率也仅为11.2倍。从企业盈利情况看,预计2013年沪深300指数盈利仍将实现正增长,只是增幅有所放缓。A股的估值水平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且低于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市盈率。估值是未来市场运行的一条重要支撑。

国海证券研究员万小勇认为,从中长期视角来看,主动挤压潜在金融风险,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对于打造“升级版”经济是有利的。如果在这个格局下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应当对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保持乐观,也有理由相信,在市场调整之后风险偏好将会重新提升,代表未来经济方向的新兴行业和成长股将引人瞩目。

刘献军则认为,经济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经济将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化任重道远;城镇化将被赋予新意义,而非简单的投资扩张;外围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宽松将逐步终结。因此,未来A股市场可能在相当长时期内维持指数振荡探底而阶段性、结构性行情相对较为活跃的局面。

[责任编辑:邹晨洁]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