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海外选粹秘密、谎言与美国间谍

海外选粹秘密、谎言与美国间谍

中国证券报2013年06月22日03:01分类:新华社报刊

爱德华·斯诺登,一名年轻的美国安全服务技术承包人,最近因泄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项目的秘密文档,而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之上。

斯诺登向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的秘密文档至少包含两大机密:一是美国无线通讯商威瑞森通讯向美国国家安全局移交百万计用户通讯“元数据”记录;二是美国政府通过棱镜监控项目可直接从包括微软、谷歌、雅虎、脸书、苹果在内的知名网络公司服务器收集用户信息。

针对斯诺登泄密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欢迎”大家就个人隐私、国家安全及便利性展开讨论,而美国国会及相关主管部门却未对此做出更多回应。同时美国国内民意调查显示,公众对于监控的利弊已产生一定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这是对个人隐私权的践踏,另一部分人则认为监控是因势而需,因美国2001年遭遇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已向世人证明国家安全的第一要义是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刚刚过去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也再次证明了此点。各种恐怖袭击事件频发为电子监控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因为恐怖分子往往混迹于普通人群中,并广泛运用手机和互联网。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斯·亚历山大针对斯诺登泄露的棱镜项目辩称,正是基于这种电子监控,美国在过去一段时间才挫败了数十起恐怖袭击阴谋。

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诉求,美国公众对于斯诺登泄密案的反应不如当初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那般强烈,很多人甚至预期未来一旦美国再次遭遇恐怖袭击,斯诺登这个人将很快被淡忘。

尽管如此,斯诺登泄密案的发生仍令人产生如下几点担心:首先是监控尺度、范围和成本之大,使人对美国监控系统的良性运转产生怀疑;二是美国安全部门在棱镜项目上的广泛监控使其盟友(特别是欧盟诸成员国)颇感忧虑;同时美国社会对于安全部门的公众监督也开始存疑。尽管收集大量公众信息有助于排查可疑目标,但同时也易伤及无辜。

   追根溯源,美国加强公共监控始于2001年9·11事件后,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切尼伙同属下加大了政府的监控权力,甚至连美国国会都无从知晓。《经济学人》申明其观点并非指责斯诺登所为,而是嫌目前针对监控的公众监督力度仍然不足,纠偏能力更是如此,若无充足的公共监督体系及纠偏能力,安全部门将很容易滥用职权,因其所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

诚然,安全部门需要获取秘密,但非随时随地获取一切秘密。安全部门的官员或许会抱怨因泄密事件导致他们前功尽弃,但不能忘了公众支持是公共监督的先决条件,相关部门甚至可以为此牺牲一些工作效率。而对于斯诺登事件的爆发,即使顾及到维护相关国家机密,美国人也应在界定间谍工作职责方面厘清思路。(石璐)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