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头条)QE退出预期引发全球资本大转移(引)

(头条)QE退出预期引发全球资本大转移(引)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6月06日02:01分类:新华社报刊

(头条)QE退出预期引发全球资本大转移(引)

流动性冲击有限 “安全垫”效应仍在

本报记者 魏静

2013年以来,内外股市的表现如同“温火”及“烈焰”:海外经济体的宽松基调,成就了外围股市的不同程度的“牛途”;内地A股则因经济复苏乏力的制掣,转而演绎了一出结构性的高潮。如今,美联储虽未明确QE退出的时点,但全球资金却已然开始了“大迁徙”;美元指数中期走强的基调进一步确立,全球资金正逐步出现回流美国的迹象,日经225指数最近两个星期的暴跌就与这一预期密切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基于资金回流美国的趋势正在确立中,全球资本市场肯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资金回撤美国并不意味着国内流动性格局将逆转,且失去了外部资金的助力,国内货币政策的松动空间反而可能会打开,因此国内流动性大概率仍将维持中性偏松的局面,进而继续对A股市场起到“安全垫”的作用。

外部流动性冲击存夸大之嫌

作为全球宽松政策的引擎,美联储QE的退出难免会引发全球资本关于流动性收紧的猜测,进而转为对风险类资产的抛售。我们暂且不论QE真正退出时对全球经济乃至资本市场的冲击几何,单纯就目前全球市场对QE退出预期的反应来看,确实存在反应过度之嫌。

首先,伯南克在听证会上的讲话,并未明确QE退出的时点;而时点的选择才是考验美联储乃至全球资本智慧的关键。目前,无论是日本股市的接连暴跌,还是全球资本追捧美债,都可能存在一个误解:即QE退出将导致美国经济复苏放缓,同时也会对其他经济体的复苏进程构成影响。需要明确的是,QE政策推出的初衷就是为了“力挽”美国疲弱的经济现状,因而其退出的时点也必然以经济复苏的有效性为考量标准,从这个角度而言,其对美国经济、股市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将趋于弱化。

其次,从QE可能的退出路径来看,目前市场主流机构普遍表示,QE退出的时点至少在三季度以后,且可行的措施主要是削减购债规模。也就是说,美联储不可能抛售所持存量债券并收缩资产负债表,且市场担忧的利率上调出现的概率也几乎为零。未来即便QE正式退出,其退出的时点也必然对应美国经济的良好复苏,因此其对美股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的冲击总体有限,且资本回流美国的规模可能也不会过大,毕竟未来一年内美联储的利率不太可能会上调。

事实上,日本股市的连续暴跌只是QE退出“烟雾弹”的一个极端反应,投资者不能将这种调整全部归结于QE退出的预期。而同样的QE也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股市景象:日股的暴跌不仅仅是受美联储QE退出预期的影响,其回调的内生性动力相对更强,毕竟日本经济的回升动力缺失,日宽松政策的效果远不及美联储连续几轮宽松后的累积效应。

中期风险不大 流动性仍充当A股“安全垫”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行情,无论是一季度初的银行独立牛市,还是二季度的成长热潮,我们虽不能将其定性为流动性推升的行情,但偏宽松的流动性格局多少还是起到了“安全垫”的作用;毕竟,在二季度经济不断被验证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市场并未出现系统性的下跌,反而变防御为进攻,转而演绎了一出创业板的阶段牛途。

就国内流动性的情况来看,尽管资金回流美国已是大势所趋,但规模还待验证;且如果美国经济复苏给力,则国内出口的情况也会好转,届时外汇占款流入额的减少与贸易顺差的增加可能会相互抵消,进而稳住目前外部流动性的整体态势。需要提出的是,如果外汇占款的流入趋势出现变化,进而影响国内流动性格局的话,则国内迟迟不动的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可能又会重新被提上日程,并发挥出稳定整体流动性的作用。毕竟,在目前国内经济内生性复苏动力缺失的背景下,管理层不可能让流动性处于偏紧的状态,进而令经济复苏的进场更加“雪上加霜”。

中期来看,无论源于外部资金的流入,还是源于内在资金面的总体调控,管理层大概率会相机抉择维持住资金面中性偏松的局面,进而对经济复苏起到“托底”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流动性仍将是A股市场的“温床”,至少在经济疲弱期将成为股市运行的“稳定期”。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