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美联储QE退出在即商品去金融化风险压境

美联储QE退出在即商品去金融化风险压境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5月24日02:21分类:新华社报刊

□宝城期货 程小勇

在市场期待的伯南克讲话尘埃落定之后,美国股市商品联袂跳水,作为安全资产的贵金属也不例外。美国削减QE意味着美元实际利率将进一步攀升,美元强势周期还将延续。对于依赖政策支持的实体经济、过度投机的股市和温和反弹的大宗商品而言,资金成本上升将给商品市场带来新一轮的去金融化风险。建立在低利率环境下投机活动也将会熄火,股市挤泡沫式的下跌和中国汇丰PMI跌破50的枯荣分水岭会对商品下跌起到叠加作用,日经指数大跌就是前兆。

走势分化 股指先行跳水

5月份,全球虚拟经济(股市)异常繁荣,而大宗商品市场走势整体偏弱。资金偏好,品种估值以及基本面差异导致商品内部走势分化也较为明显。作为安全资产的金银价格再续4月份跌势,作为风险类的商品涨跌也不同步,除了铜、豆粕、菜粕和玻璃反弹较为强劲外,其他品种表现平平。另外,商品市场还呈现“内弱外强”格局。

5月2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国会证词中表示在未来几个月考虑削减QE规模之后,股市率先跳水。5月23日,亚洲市场的反应就相对激烈,日经225指数暴跌7.32%,香港恒生指数跌幅也逼近3%。股指之所以先行跳水,在于低利率和超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制造股市的逐利泡沫。

中国期货市场表现也较为明显。5月23日沪金属跳空低开,盘中继续弱势下行,沪铜1309合约跌幅达到2.11%。而前几个交易日比较强势的橡胶、焦煤、焦炭、塑料和玻璃等能源化工品没能延续强势,其中沪胶主力合约跌停,而玻璃和塑料跌幅超过2%。在原油带动下的豆油、棕榈油也没能突破重要压力位而回落。唯独豆粕表现还相对坚挺,由于豆粕这个品种的特殊性,尽管猪周期进入需求下滑的周期,但资金的投机行为扭曲了正常的市场反应。

商品启动新一轮去金融化

5月22日,市场关注的伯南克国会证词证实了市场此前的担忧———削减QE。削减QE意味着美联储货币宽松已经达到极限,未来方向是逐步退出非常规宽松,虽然货币政策不会立马转向,但实际利率攀升以及“印钞机”的减速,这意味着未来全球面临美元融资成本上升的问题,从而新一轮去金融化在启动。

而日本超级宽松的政策也因美联储削减QE而带来额外的风险,日本股市在3月份开始持续暴涨,日元持续贬值,宽松导致大量日本资金流向股市。

削减QE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宗商品特别是工业品进一步去金融化。统计发现,自1994年1月3日至2013年5月22日,衡量商品价格的CRB指数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相关的为-0.45,这意味着自去年12月份美国实际利率触底回升之后,大宗商品就步入了去金融化的周期。

   其次,通过汇率来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由于美国实际利率回升,这意味着美元内在价值升值,从而美元兑其他货币会出现升值(兑人民币除外),而美元的进一步攀升会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下跌。

再次,资本流动性影响商品价格。2013年至今,国际资金已经从商品市场和国债市场流出,而高收益的股市及垃圾债受到资金追捧,一旦削减QE意味着实际利率上升,那么需要更高的收益率来对冲正在增加的资金成本,一旦没法对冲,这将遏制资金的投机活动,从而商品头寸或者股票头寸面临削减或者清仓的风险。

最后,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削减QE和其他货币收紧一样,伴随资金成本的上升,那么意味着实体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大增。美国房地产复苏收益率抵押贷款利率的低廉,而实际利率正进一步走高,这可能使得目前房地产复苏夭折。收益率低利率的股市的财富效应也会逆转,因此,通过财富效应获得的经济消费驱动式复苏也将弱化,且欧洲已经平静的债务风险又将因融资成本上升而复燃。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在获取美元融资成本上升之际,还面临着国际资金又可能回流美国的风险。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