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华尔街夜话反思后危机时代

华尔街夜话反思后危机时代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4月20日05:2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樊宇  华盛顿报道

距离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爆发已近五年,“大病初愈”的世界经济依然面临着或远或近的复苏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描述了一幅“三速复苏”的经济图景,地区间的不均衡,加上政策的外溢效应,世界经济老麻烦和新问题不断。

过去五年来,各国的经济决策者们疲于应付层出不穷的问题,在政策上不断推陈出新,一再打破传统,以前被视为只有理论可能性的非常规政策逐渐成为常规。

渐渐地,越来越多人发出疑问,随着经济政策越来越多地向未知领域拓展,这样的尝试,在挽救一场危机的同时,是否会埋下新一轮危机的种子。

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随后而至的经济衰退让世界经济伤痕累累,动摇了决策者和学者们对宏观政策的原有认识,迫使他们在应对危机的同时不断回顾与反思。

本周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春季会议就为这样的思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一场以“反思宏观政策”为主题的研讨会也在这里展开。在世界经济迫切需要政策刺激但又须防范政策所带来的新风险的时候,这样的探讨显得尤为可贵。

整整两天,会场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听一听,经济学家们究竟从危机中学到了什么。

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朗夏尔照例是一袭考究的西装。“这场危机重燃了一些旧有的争论,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他在开场白中这样说,“危机使我们认识到金融风险被低估,而央行的作用被高估了。”

   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约瑟夫·斯蒂格里茨看上去有点不修边幅,说起经济问题却一点也不含糊。“危机中最大的教训是经济不会自我纠正。”

有人认为央行行长们是拯救经济的超级英雄,但他对此不以为然。“美国和欧洲的情况是巨大的失败,尽管情况原本可能更糟。”他认为,目前的经济复苏不仅是修复资产负债表的问题,还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需要解决,因此经济政策的架构有待调整,否则政府的政策可能把经济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即将于6月份卸任的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谈起货币政策也是直言不讳。他认为,在其他政策受限的被动局面下,央行为刺激经济做出了过多的承诺,导致公众期待过高,这本身就对央行独立性构成挑战。而将利率长期保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更是模糊了区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边界。

他认为,以往货币政策对金融脆弱性的潜在风险重视不足,后危机时代央行需要考虑如何在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唯有这样,才有助于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

著名经济学家戴维·罗默对金融创新表达了担忧。他认为,金融业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值得重新审视,大家不能把所有的期待系于央行一身,通过金融改革降低金融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整整两天的讨论从头到尾就是一场脑力风暴,问题环环相扣。本来只管利率的中央银行是否也应该管管汇率?在利率已降至接近于零的低点后,央行启动量化宽松政策如何克服“流动性陷阱”?在低利率政策时代,货币政策继续宽松,央行到底在向谁提供流动性?一国公共债务水平过高会有哪些危险?

危机并非一朝一夕酿成,走出危机也注定将是场“马拉松”。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