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动态 > 证券公司国际化步伐提速 券商入港需警惕风险

证券公司国际化步伐提速 券商入港需警惕风险

评论
分享到
新华08网2013年03月15日16:11分类:股市动态

核心提示:业内人士表示,证券公司赴港设分支机构门槛的放低,释放了内地券商国际化步伐提速的信号。作为内地券商“走出去”战略的桥头堡,香港的券商分支机构能够成为公司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据点,但同时也须谨防客户结构、法律法规、市场特征等方面的经营变数和风险。

新华08网深圳3月15日电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监会机构监管部巡视员欧阳昌琼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考虑放宽证券公司赴港设立分支机构主体资质条件的限制,会尽可能降低诸如证券公司分类级别、净资本之类的硬性要求。

业内人士表示,证券公司赴港设分支机构门槛的放低,释放了内地券商国际化步伐提速的信号。作为内地券商“走出去”战略的桥头堡,香港的券商分支机构能够成为公司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据点,但同时也须谨防客户结构、法律法规、市场特征等方面的经营变数和风险。

——证券公司赴港设分支机构门槛有望放低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内地证券公司赴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始于2005年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二,其中提到内地允许符合条件的内地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

目前,我国适用于证券公司到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相关资质条件的规定仍较为严格。如要求券商的净资本不低于30亿元;主要业务市场占有率不低于行业中等水平;近两次分类评价为BBB类以上、其中至少一次为A类;近三年至少两年盈利等。

欧阳昌琼说,对于赴香港设子公司的证券公司,监管部门对其主体资质条件有要求,现在正在考虑适当放宽,让证券公司自己决定是否去香港开设分支机构。相关政策的修订已经征求过意见,准备在履行完一定程序后就公布。

欧阳昌琼同时表示,监管部门在考虑提高港澳台金融机构参股境内证券公司的比例上限。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框架下,外资参股相关专业性或综合性证券公司的比例将提高,由于涉及证券公司设立方面的调整需要新协议签署来确立,待目前正在进行的相关谈判签署完协议以后,拟在上海、深圳、福建三个试点地区,允许港澳台机构参股、控股比例最高可以提至51%.

——内地券商在港“国际化”业务未全面铺开

香港是中资券商国际化的首选基地,“对于中国国际化券商的产生来说,香港主要是起到一个桥头堡的作用,”李大霄说,随着券商的资本积累和规模壮大,到境外设分支机构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也是内地券商推进境内外业务联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不可回避的选择。

长江证券董事会认为,随着国外券商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节奏加快、国际板推出的呼声日益高涨,适时启动“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业务,已成为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据悉,作为“走出去”的第一步, 长江证券计划向监管机构申请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

国际业务是中资券商进入香港的目标。“券商密集赴港设立子公司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券商国际化的战略布局考虑,二是内地客户投资品种的需求多样化,香港资本市场上产品更丰富。”宝来证券(香港)董事总经理邱国洋表示。然而,近年来入港的中资券商“拳脚”并未得到完全施展。

据了解,为数众多的内地背景新设香港子公司主要是开展经纪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投行业务相对较少,即使有也只有框架难上规模。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中资行也往往选择与外资大行合作,比如中银国际与英国保诚保险设立合资资产管理公司,招商证券与大福证券合作。

即便扎根香港十余年的国泰君安,其主要的发展方向还是在零售业务。大多客户具有中国内地背景,少数为香港本地客户,这使业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公司所在市场,而在机制、人才、服务等方面,仍与真正的“国际化”相去甚远。

“内地券商香港子公司的零售客户基本来自内地。”结好证券深圳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彧直言。

——入港券商须充分考虑风险 提高自身“国际化”素养

近年来,随着内地和香港资金流动、货币、证券等双向交流日益密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券商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股票承销等业务,加强了中资券商的整体实力。

“如中信、中金、海通等中资券商机构就通过在港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逐渐拓展了承销、发行等投行业务,逐渐打破了外资垄断业务的局面。”李大霄说。

但是,业内专家提出,香港的市场和国际接轨更为紧密,也更为开放和成熟,其客户结构、法律法规、市场特征、风险控制等方面也与A 股有很大不同,这给券商带来一定的运营风险。

而且,业内担心许多券商“走出去”的心态还比较浮躁,抱着“跟风”或者金融危机后“抄底”的心态,缺乏明确具体并能坚定执行的长期规划。

   考虑到目前我国仍是全球第三大券商市场,地位相对仍弱小,开放程度也有待扩大,真正的国际化券商是一个综合竞争力的考验,须从人才、理念、业务等方面都与国际市场深度对接,但目前具备这种条件和意识的内地券商尚少,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育,李大霄表示。

总体而言,券商“走出去”的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长远规划能力的提高,否则将难以借助扶持政策的东风。(冯璐 吴燕婷)

[责任编辑:山晓倩]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