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大宗商品市场操作风格将机构化

大宗商品市场操作风格将机构化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1月07日03:01分类:新华社报刊

□中信新际 许浩帆  

展望2013年大宗商品行情及操作风格,笔者认为需要从市场行情和市场结构两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市场行情方面,以2012年末的角度观察,2002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呈现出上涨趋势,而今已经迈入了第十个年头,其间虽然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断崖式下跌,但整体看,上涨态势基本明确。大致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2002-2005年实体经济基本面供需变化造成了大宗商品上涨,之前多年来因为价格原因而造成工业品方面在油田、矿场等领域投资不足,供应端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实体经济增长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了全球大宗商品需求端的增长,使得需求带动价格上涨。

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金融机构(包括投行、对冲基金、共同基金等)大举进入了大宗商品现货和衍生品领域,深刻改变了大宗商品市场的生态:在边际量决定最终价格的定价模式中,原先由现货贸易商充当的边际量由金融资本充当,他们的资金更加充裕、杠杆更高,使得价格的涨跌幅度和波动幅度更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屡创新高,比如原油创造了147美元的历史高价。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金融危机后大宗商品呈大幅震荡态势。除去供需外,其金融属性影响因素如下:首先,全球宏观经济态势还是处于不稳定阶段,重大事件比如欧债危机、美国财政问题等时常对市场造成冲击。其次,全球货币发行量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尽管近年来金融资本进入大宗商品领域的增速放缓,但基数较大,对市场的影响依然非常巨大。再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整体大宗商品库存绝对数量比十年前要高不少,但从可用天数这个指标看并不太高,市场去库存化和再库存化带来较大冲击。最后,融资商对市场的冲击。2012年度有色金属行业融资铜等态势比较明显。

   市场结构方面,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创新已经拉开序幕,银行、信托、券商、期货公司的相关产品和通道交叉不可避免。原油和国债等品种即将亮相中国期货市场,相关金融机构准备进入中国大宗商品以及金融衍生品领域,多家外资银行已在中国成立了商贸公司;海外银行已经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汇丰银行在贵金属业务方面、标准银行在有色金属方面有一定优势,更有全能者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在很多的现货甚至贸易、加工环节都深度参与,他们的成功模式在于管理风险收益比合适的自营套利和管理客户头寸的基差风险。而未来以券商、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等为代表的中国创新资产管理行业,在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相关套利将是2013年的亮点。更多机构参与中国的大宗商品领域和衍生品领域,会使得相关品种的定价更加精准,错估价格的修正更为迅速。这对于中国大宗商品的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研究要求,操作风格“机构化”成为重要目标。

综上所述,未来几年大宗商品市场操作风格是“机构化”,哪怕是零售客户也需要总结机构的操作策略和对市场的影响。大致有几个方向:第一,市场大幅度震荡概率较大,波段化操作和日内交易比较合适;第二,2013年市场跨期套利机会较大,值得关注。第三,跨品种套利交易,尤其是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跨品种套利交易,比如近来关注的Brent-WTI原油价差套利等。第四,大宗商品和相关股票之间的套利。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