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IPO收入减半投行重心转移

IPO收入减半投行重心转移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2年12月24日02:22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朱茵

无论是IPO上市数量,还是承销费,券商2012年的成绩单创出了2010年来三年低点。竞争更加激烈,在投行收入减半的同时,券商投行排名也发生较大变化,南方派系券商崛起,老牌券商的沦陷,而债券收入则成为最大的亮点。2013年,发行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改变行业收入来源和业务前景,投行重心仍将进一步发生转移,大力发展非IPO业务,尤其是再融资、并购和债券等业务。

IPO收入大降

今年券商投行收入整体将比去年下降超过一半,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迫使券商投行部门裁员降薪,同时也导致投行大佬的座次重排。

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39家券商共承销153单IPO项目,实现IPO承销收入54.6亿元,同比剧降57.2%。而去年同期,56家券商合计承销259单IPO项目,获得承销与保荐费用124.8亿元。与2010年156.5亿元相比,今年的承销收入更是天壤之别。目前具有保荐资格的券商共有77家,这意味着另外38家券商IPO承销收入今年尚颗粒无收,约占总数一半。

在总收入榜单上,国信证券、中信证券、平安证券位列三甲,承销收入合计分别达到9.96亿元、7.36亿元和5.06亿元,这三家券商分去了市场三分之一的“蛋糕”。广发证券和华泰联合占据第四、第五的位次。前5家券商的承销保荐总收入合计达27.2亿元,占据IPO承销收入的“半壁江山”,在市场总规模下降时,IPO市场出现了难得的市场集中度上升态势。

2011年凭借IPO承销收入颇丰并居于榜单首位的平安证券,今年排名下滑、收入锐减。根据统计,2011年,平安证券共承销34单IPO业务,居各大券商之首,其承销收入达17.2亿元。加上债券承销收入,平安证券去年累计获得的承销收入达19.4亿元。但今年IPO融资额大幅缩水,平安证券倚重的IPO承销业务所贡献的收入也锐减,其承销的IPO项目为14单,不及去年的一半,由此获得的承销收入仅有4.3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4。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信证券、广发证券等南方派系券商崛起的同时,在2012年的IPO市场上,一些老牌“劲旅”表现颇不如意。Wind资讯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收入排名榜上,中金证券已排在国金证券和宏源证券之后,位列第八。此外,高盛高华等多家合资券商IPO也交了白卷。

债券收入“挑大梁”

不过,令各大券商稍觉宽慰的是,今年债券市场的承销业务增速喜人。粗略估算,这项业务给券商贡献了137.7亿元的承销收入,远超IPO业务贡献的收入。有家小券商甚至表示,今年赚钱的部门只有债券部,因此“底气最足”,在公司开会时债券部门人员的座位都靠前,发言也是第一个。

今年在IPO市场降温的同时,债券发行明显提速。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今年69家券商共承销1069只债券(主要为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募集资金合计达1.38万亿元。按照1%的承销费率计算,69家券商合计吸金137.7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92.6%,远远超出同期IPO承销收入。

从承销数量排名看,债券发行家数最多的是中信证券,承销家数达125单;国泰君安和国开证券紧随其后,分别承销76单和75单。从债券承销收入来看,3家券商的债券承销收入均超过了同期IPO业务的承销收入。其中,国开证券成为今年债券承销业务的“黑马”。去年同期,国开证券承销的债券数量只有8单,由此取得的承销收入也仅有0.9亿元,其债券承销收入在行业内排名21位。业内人士认为,国开证券今年的债券业务突飞猛进,与其深厚背景存在直接关系,主要是国开行将企业债券承销业务平移。此外与IPO多家公司颗粒无收相比,今年只有少数几家券商在债券发行上落空。

分析人士认为,债券发行的井喷,一方面源自企业新增贷款持续不给力,且债券融资成本低于贷款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今年以来为配合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国家发改委加快了企业债券审批速度,也令企业债融资规模大幅提升。

市场格局将剧变

“投行赚钱不再那么容易。”业内人士认为,发行体制改革将改变投行业务收入来源和前景,一些过去非常赚钱的业务将挤掉水分,而一些创新业务将逐步贡献新利润。

4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随后又发布了一系列新股发行改革措施。IPO平均发行市盈率持续回落,从2011年的47.6倍降至30.09倍。

新三板扩容加速,有望成中小企业融资及转板上市渠道。近日还有消息称管理层或出台政策鼓励排队IPO企业自愿申请新三板挂牌。最近新三板企业挂牌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形势所迫,2013年投行重心将发生转移。”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由于市场融资方式的转变,整个投行界除了裁员和降薪外,还有一部分力量已经分配到并不赚钱的新三板和场外市场业务中,许多券商的场外业务部甚至已经升级到公司一级部门。券商表示,这也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培育将来的利润增长点。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