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苹果回迁美国更多着眼于政治

苹果回迁美国更多着眼于政治

评论
分享到
经济参考报2012年12月20日04:5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12月20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本月初,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宣布,从2013年开始,苹果将投入1亿美元,把部分电脑生产迁回美国。若此,这将是10多年来苹果生产再度回归美国本土。而十多年前将电脑生产线由加州转移到中国,做出决定的也是时任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的库克。

迁也库克,回也库克。苹果“回头路”的背后,有美国“再工业化”的大背景,但至少从短期来看,区区1亿美元,更多是向白宫表达善意的政治举措。而这种政治性,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美国“再工业化”的难度。

就一个政府而言,好的公司,标准大致有两条,第一纳税多,第二雇佣的人多。就目前美国国情看,失业居高不下,白宫“灰头土脸”,第二条更重于第一条。

苹果目前正式员工大致6.3万,美国本土4.3万人,海外2万人。其他为苹果产品设计、制造和组装的约有70万人,基本都在海外,其中大部分是中国的工人。尽管苹果表示,它已在美国雇佣了历史上最多的员工,但相比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数十万员工的规模来看,苹果就显然“忒不够意思”了。

2011年初,苹果的传奇掌门人史蒂夫·乔布斯还在世。他和其他硅谷领军者和总统奥巴马共进晚餐,席间,奥巴马就忍不住问乔布斯:“要想在美国制造iPhone,需要投入多少?”奥巴马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苹果你应该回到本土,雇佣更多的人。 

乔布斯则直言不讳地回答:“这些工作回不来了。”为什么回不来?《纽约时报》曾在一长篇分析文章中指出,这不仅是因为外国(其实就是中国)劳动力廉价,而且“苹果公司高官认为,外国工人的灵活性、勤劳与工业技能,以及海外工厂的巨大规模已大大超过了美国同行,以致'美国制造’对于大多数苹果公司的产品来说已经不再是一项可行的选择。”

有一个例子,在iPhone最初生产过程中,苹果公司突然更换了屏幕,当新屏幕抵达工厂时,已经是午夜,“一位高管立刻叫醒了公司宿舍的8000名工人,每名工人分到一块饼干和一杯茶,被引导到一个工作站,不到半个小时就开始12小时轮班,将玻璃屏幕安装到斜面手机框架之中。”在96小时内,这家工厂就日产1万部iPhone手机了。这家工厂,就是中国的富士康。

其实,“中国制造”过去几年几乎包揽了世界上的电子产品,还有一大根源,那就是产业链优势。随着越来越多电子企业在中国设厂,所有零配件可就近取得,这使得在中国生产成为理所应当的事情。

乔布斯英年早逝,库克接班,苹果至少仍保持着强劲发展势头,这自然使得白宫进一步施加压力。最终,库克退一步,决定苹果在纽约州生产部分电脑。受压的并非只苹果一家,在美国“再工业化”大旗号召或施压下,Google、通用电气、卡特比勒、英特尔等大公司在过去一年也都公布了将部分高端制造业务回迁至美国的计划。

这真会成为美国“再工业化”的起点吗?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我们也要看到,回流的美企中,有多少是自发抑或是政治施压的结果,被美国政府施压,或者向中国等投资地施压。从全球化发展趋势看,这种回流更可能是一种“逆流”,短期内可行,长期看得不偿失。至少库克本人就对此存有疑虑。他坦言,要将全部苹果制造业务从中国回迁到美国,绝非易事。“坦白地说,价格倒不是多大的问题,问题是技术之类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制造业的相关技术已弃美国而去。不一定是人才的问题,但美国的教育制度已不再培养这样的人才,这是从头开始的问题。” (刘洪)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