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资源价改和结构调整是明年控物价重点

资源价改和结构调整是明年控物价重点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2年12月17日04:04分类:新华社报刊

核心提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预计2013年CPI上涨3.0%,PPI上涨0.5%。物价调控的重点是资源价格改革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2012年以来我国物价温和上涨,各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小幅回落。预计全年CPI上涨2.6%,PPI下降1.7%。展望2013年,国内外经济复苏乏力、粮食丰收、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和翘尾因素减弱等将抑制物价涨幅;但宽松的货币环境、猪肉价格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输入性通胀压力增强等因素将推高物价涨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预计2013年CPI上涨3.0%,PPI上涨0.5%。物价调控的重点是资源价格改革和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

一、2012年物价形势分析

首先,物价涨幅平稳回落,结构性上涨态势明显。总体来看,食品和居住两类商品(服务)价格对CPI的贡献率总计为70.8%,表明2012年食品和居住是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物价总水平呈明显的结构性上涨态势。1-11月新涨价因素和翘尾因素分别拉动CPI上涨1.4和1.3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51.9%和48.1%。

第二,八大类商品价格七涨一降。1-11月,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和居住价格同比平均分别上涨4.9%、3.0%、3.2%、2.0%、2.0%、0.5%和2.1%,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1%。

第三,粮食和猪肉价格涨幅较低是物价回落的主要原因。1-11月,粮食价格累计同比上涨3.9%,比2011年同期回落8.8个百分点,仅拉动CPI上涨0.11个百分点,对CPI的拉动比2011年全年低0.2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涨幅明显回落。1-11月猪肉价格累计同比下降4.9%,比2011年同期回落40.9个百分点,拉动CPI下降0.17个百分点,对CPI的拉动比2011年全年回落1.41个百分点。

第四,工业生产者价格明显下跌,生产领域呈通缩迹象。1-11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7%,比2011年同期涨幅回落8.1个百分点。1-11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PPIRM)同比平均下降1.8%,比2011年同期涨幅回落11.5个百分点。综合判断,初步预计四季度PPI降幅将逐步缩小,全年PPI下降1.7%。

2011年10月份之后,以PPI为代表的上游价格与以CPI为代表的下游价格涨幅出现倒挂。2012年1-11月,CPI与PPI同比涨幅之差分别为3.8、3.2、3.9、4.1、4.4、4.3、4.7、5.5、5.5、4.5和4.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向消费者价格传导的压力明显减弱。

二、2013年物价上涨压力有所增强

(一)诸多因素将抑制我国物价总体涨幅

首先,我国物价上涨的需求压力依然较轻。由于经济增速预期回落,后期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的需求压力不会明显增加。

其次,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为稳物价提供了基础和保障。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2995万吨,比2011年增加356万吨,增长2.8%,超过1997年12768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58957万吨,比2011年增产1836万吨,增长3.2%,全年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粮食的丰收将有利于增加我国的粮食供给能力,发挥粮食价格在我国物价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再次,房地产调控累积效应逐步显现。2012年以来,房价同比延续下跌态势,环比涨幅有所回落,房价没有呈明显的过快上涨态势。2012年的房地产调控的基调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有关部门和领导也明确表态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彰显了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决心,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控制房价涨幅。

最后,翘尾因素维持在较低水平。2012年CPI各月环比涨幅总体上比2011年有所回落,环比负增长的月份较多,特别是2012年二季度三个月环比涨幅均为负,对2013年的翘尾因素具有明显的下拉作用。因此,2013年的翘尾因素比2012年更小。经测算,2012年翘尾因素拉动CPI上涨1.2%,2013年翘尾因素将拉动CPI上涨0.6%,比2012年降低一半,翘尾因素的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将抑制2013年CPI同比涨幅。

(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

第一,物价上涨的货币条件趋于宽松。1-10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3.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2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7.23万亿元,同比多增9590亿元。10月末,M2同比增长14.1%,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突破了14%的年度增长目标。2012年以来,央行两次降低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欧洲央行以及韩国、巴西、澳大利亚和印度等国央行也均采取了降息措施。美国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推出货币直接交易(OMT)实质上类似于量化宽松。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市场流动性,推升物价涨幅。

第二,猪肉价格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2002年以来,我国猪肉价格已先后经历了3次周期性波动,从历史规律看,波动周期一般为36个月,上升周期为18个月左右,下降周期为13个月左右,还有4-5个月的调整期。最近一轮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是2010年4月至今,尤其是2011年四季度以来,生猪价格持续走低,2012年6月初全国生猪出场价回落到本轮价格周期波动的最低点,为13.94元/公斤。猪粮比价4月中旬至9月中旬持续低于6:1的市场盈亏平衡点,11月底为6.34:1,略高于盈亏平衡点,生猪生产整体处于微盈利状态。为了缓解生猪过度下跌的局面,5月11日,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经过调控,近期生猪价格出现小幅回升,截止到11月28日,生猪出场价为15.09元/公斤,比6月初的最低点上涨了8.2%,初步判断2012年底或2013年初猪肉价格将进入周期性的上涨阶段。我国猪肉价格在CPI中的权重约为3.8%左右,根据历史经验,猪肉价格上涨阶段的涨幅明显高于下降阶段的降幅,因此,2013年猪肉价格上行周期一旦确立,对CPI的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

第三,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经模型分析和估算,电价上调10%,将拉动CPI上涨0.55%,拉动PPI上涨1.19%。2011年底国家开始在广东、广西开展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天然气价格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预计2013年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范围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到全国。阶梯电价的推行和天然气价格改革范围的扩大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升物价涨幅。

第四,人口红利效应减弱,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难改。由于出生率较低,2011年我国15岁至64岁劳动力的占比10年来首次出现下滑,为74.4%,比2010年下降0.10个百分点。2012年上半年,我国有16个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增幅达到16.9%,12个省提高了工资增幅指导线。近年来,招工难问题在我国东中西部频繁出现,凸显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长期性压力,中国经济面临刘易斯拐点。据VAR模型测算,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对物价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由于工资的刚性和人力资源价格的上涨将增加我国商品生产成本,进而推动我国物价涨幅。

第五,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强。2012年以来中国、印度和欧洲央行等为维持经济增长纷纷降息,美国推行量化宽松政策,欧洲稳定机制全面启动,各国货币政策总体宽松;中东局势不稳,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发酵;美国和欧洲的干旱影响大豆和玉米等农产品产量。以上诸多因素均助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因此,初步判断2013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望走高,输入性通胀压力将有所增强。

第六,本轮物价涨幅回落的趋势基本结束。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价经历了四轮周期性的反复波动。首轮物价波动从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上升阶段持续了16个月,回落阶段持续了11个月;第二轮从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上升阶段持续了28个月,回落阶段持续了20个月;第三轮从2006年4月至2009年7月,上升阶段持续了25个月,回落阶段持续了15个月;第四轮从2009年8月至今,上升阶段持续了24个月,回落阶段已经持续了14个月,根据历史规律,前三轮波动中,回落阶段时间在一年左右,据此判断本轮物价回落的趋势趋于结束,CPI将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

(三)对2013年物价走势的初步预测

2013年,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仍是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内经济增速平稳、粮食增产、不动产价格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控制和翘尾因素回落等将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但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宽松的货币环境、猪肉价格止跌回升、资源价格改革稳步推进、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推高物价涨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初步判断2013年物价涨幅较2012年有所扩大,对农产品,尤其是猪肉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要重点关注,预计2013年CPI上涨3.0%,PPI上涨0.5%。

三、关于物价调控工作的政策建议

第一,抓住时机推进资源价格改革。2013年物价仍将延续温和上涨态势,是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良好时机和重要时间窗口。首先,应缩短目前成品油的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为5-10个工作日,取消三地原油加权平均价格4%的限制目标,使国内市场的成品油价格更能体现国际油价的变动趋势,稳步推进国内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加快成品油市场化改革步伐;其次,应推进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总结两广天然气市场净回值法的定价经验,在全国范围推广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再次,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改革应协同推进,政府对输电和配电价格进行监管指导,发电价格和售电价格通过市场机制形成。

第二,注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仍应坚持稳健的政策取向,一是坚持有保有压,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鉴于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相对较高,2013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公开市场操作也是较好的政策工具,为避免刺激房价上涨,需慎重使用利率等价格型货币工具;二是加大对有利于改善民生、调整经济结构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三是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减少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支持,适度控制信贷规模。

第三,重视农产品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由于2012年猪肉价格相对较低,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为了防止2013年猪肉价格过快上涨,应加大生猪疾病预防工作力度,对生猪养殖设施的投入给予补贴,切实保障养殖户的收入和盈利能力,做好猪肉收储工作;增加财政对农村水利和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减小我国农业生产的脆弱性,增强农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扩大水稻、小麦和大豆等主要粮食的种植面积,加大对农民的补贴力度,提高其种粮积极性,保障粮食的稳定供给;建立省级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省级农业部门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实时公布农产品种植信息,指导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类型和种植面积,减少种植的盲目性。

第四,提高生产率,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为了避免劳动力成本上升引发物价螺旋式上涨,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即技术进步率。应看到教育投资是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所在,逐步提高教育投资比重,力争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4%。在投入方向上,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重大性、基础性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突破约束经济发展的技术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对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对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或给予奖学金支持,更多培育符合我国国情的高级技工,缓解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状况;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第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保持房价稳定。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土地供应力度,降低土地供应价格,减少房地产开发过程的税费,减小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扩大房产税的试点范围,在全国主要的一线和二线城市试点征收房产税;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增加市场供给,保证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加大金融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对首套房给予利率优惠,对于二套以上的住房取消银行贷款或大幅提高贷款利息,切实控制投机行为。

组长:范剑平 副组长:祝宝良  

成员:王远鸿  牛犁  李若愚  祁京梅  闫敏

徐平生  刘玉红  徐策  张前荣  刘学良

主要执笔:张前荣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