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记者观察推进转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记者观察推进转型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2年12月10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张泰欣

从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大部分经济指标逐步筑底,相对滞后的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已连续两个月回升。分析人士认为,在坚定经济转型、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未来经济复苏前景已较为明确,但复苏进程和效果需要看具体转型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和节奏。

今年5月以来,房地产企业融资出现改善,开发商拿地意愿较强,房地产新开工数量出现回升,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在年底出现翘尾态势。经过多年的调控,开发商和建筑商对于未来投资的节奏有了更明确的体会。从其他指标看,中国制造业PMI近三个月持续上升,产能指标出现好转。同时,欧元区PMI企稳,美国房地产持续复苏,这些都有利于降低中国出口的下行风险。从投资、出口看,未来经济继续向下的概率非常有限。

经济指标的筑底,并非意味着经济反转的到来。实质上,三季度末以来市场就预期经济复苏向上,但我们现在才比较明确地看到了经济筑底,从历次经济周期的发展轨迹看,经济从筑底到复苏向上的进程还取决于政策的刺激力度、市场的接受程度、企业的调整速度和产业的发展周期。

   城镇化的推进、工业化的深入将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动力,但仔细来看,区域不平衡、产业不合理、金融不完善、保障不健全等诸多因素还未得到更好解决,因此,如果能从以上几个渠道入手,率先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无论对于长期发展还是短期市场预期改变都有重要意义。

可喜的是,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开始了新型城镇化试点,同时有关部门在进一步修订和推进新的产业振兴计划。

   从目前看,创新、产业升级、扩大市场边界、新型城镇化无疑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当前开展的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将是两大抓手。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经济转型,加大改革力度可以更好地激发潜在行业微观因素,从而改善运行机制,实现经济稳定向上。经济改革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进一步体现带动作用,鼓励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则需要通过产业间的资本重新配给实现效率提升。区域政策有利于劳动力的重新配置,减少劳动力的制约;鼓励民资发展、减少行政垄断,意味资本可以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有利于企业进入和退出,实现效率的提升。综上,这些细分领域的改革进展和效果,无疑将决定未来经济的发展活力。

虽然未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和动力已经明确,但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诸多的不确定性和改革难度也将影响政策落实。不容否认的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改革力度和发展环境遇到了新的形势,而应对这些新形势对政府、企业、个人、市场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关注当期经济指标的同时,我们更应看重长期发展,注重机制改革。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