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2132点非终点亦非起点

2132点非终点亦非起点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20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石丽芳

虽然有些犹豫,但沪综指还是盘升到了2132点这个前期的“钻石底”区域,从技术图形上看再度具备了双底以及向上突破的味道。如果我们只是从指数的角度来判断市场,那么2132点应该不是本轮反弹的终点,同时也不可能是新一轮上涨行情的起点。

首先,由于刚刚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有了一定的经济企稳意味,再加上三季报即将密集公布,乐观一些的投资者会认为前期一直压制市场的最大负面因素,即宏观经济层面出现向好迹象,既然现在市场最关心的就是经济层面,那么宏观经济的企稳自然会给股市带来正面影响。

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4%,创3年增速新低,前三季GDP同比增长7.7%。从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看,投资拉动比例在下降,内需拉动的比例在上升,这说明经济结构调整有了一些改善。不可否认,宏观经济的企稳和改善对于资本市场影响积极,但对于这种影响程度要有正确的认识。作为一个庞大经济体,经历过一轮高速发展后,最理想的发展趋势就是平稳,每年7%的GDP增速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来讲已属不易,再去寄希望我国的宏观经济发展达到前些年动辄就两位数的增长已经不现实了,所以“L型”将极大可能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未来发展的轨迹。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不太可能有超乎想象的大机会,指数走出类“L型”的轨迹也并非不可能,只是指数的“L型”会比较抽象,数百点的震荡在理论上也没有超出“L”下方的这一横。

其次,现在市场投资者正在逐步接受和适应与原来不一样的股市环境,这里我们指的主要是投资形式的变革。原先不仅仅是依靠赚取股票差价来盈利,而且只能是单边做多,那种买低卖高才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随着股指期货的日渐成熟,再加上融资融券乃至转融通的逐步扩大,对冲时代已经来到了我们面前。作为普通投资者,虽然在适应这样一个转变,但根深蒂固的固有投资理念还在左右着相当一部分投资者。举个例子,即使是在融资融券中,融资比例占据着97%以上的份额,这说明即使在利用双融工具,大部分投资者还是在寄希望于买低卖高来盈利。而机构则能够更快的适应变化和利用投资工具,券商财报就显示,在当前这样的低迷市道下,不少券商的自营和理财却是大幅盈利的,这里面不是因为券商自营炒股票赚了很多钱,而是券商充分利用了股指期货这个投资工具来套期保值,或者说做了充分的对冲交易。股指期货本身就具备比较强的做空身份,再加上其诱人的杠杆效应,“现货赔小钱、期货赚大钱”已经成为了一些大资金认可的投资方式。前期不少权重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出现突然的大幅下跌,虽然里面有一些莫名的传闻,也不能将其与“浑水模式”相提并论,但在当前市场心态脆弱的时候,显然做空市场比做多市场要容易有效的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在牛市中,类似股指期货这样的工具也能产生助涨作用,但在当下,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这样的衍生工具更容易成为控制市场的工具,涨多了就多头获利回吐、空头开始开仓;跌多了则空头获利平仓、多头低位开仓。如果投资者还是一味的认为现在的市场只能是上涨才赚钱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融资融券中,融资一般被认为是“做多”的代名词,而现在高达97%的融资比例也让人感觉做多者占据绝对上风,哪有不涨的道理?但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融资是需要偿还的,还要付出一定的利息。融资者的初衷都是看涨的,但市场未必会完全按照融资者的意愿来运行,融资期到了的时候,不论市场上涨与否,都是需要卖出股票来偿还本息,在这个时候,难道对市场不是一种抛售压力吗?可以说融资者融资初期对市场是一种向上的支持,但融资者在融资末期就会转化为一种市场向下的压力。反之一样,融券者在融券初期是一种对市场的压力,但在融券末期,由于需要买回相应的股票来偿还本息,反而成为了一种市场的向上支撑。

所以,在当前市场,没有哪一种衍生工具是完完全全的多头或空头,而我们又确实在进入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以机构为主的核心资金不会再唯“涨”是瞻,指数在他们认为合理的区间内震荡或许是大趋势,所以说2132点不会是反弹终点也不会是一轮新涨势的起点。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