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多管齐下维护国家石油安全

多管齐下维护国家石油安全

中国证券报2012年10月08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高伟

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在生产方面,我国不是欧佩克成员(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在消费方面,不是国际能源署(IEA)成员。此外,我国石油运输安全存在隐患。鉴于此,笔者认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尤其要在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努力推动石油进口多元化、维护石油运输安全等方面下工夫。

石油战略储备未达“及格线”

2011年我国原油消费4.5亿吨,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其中,进口2.54亿吨,国内生产大约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超过了美国的53%。在我国进口的石油中,58.8%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

石油战略储备制度起源于1973年中东战争。当年,欧佩克动用石油武器对西方发达国家石油禁运,导致世界石油价格暴涨。为抵御石油价格猛涨和进口中断,发达国家联手成立国际能源署,成员国纷纷储备石油,以应对石油危机。

按照当时国际能源署的要求,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石油。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机后要求增加到90天。没有90天以上的战略储备,就不能加入国际能源署,这是加入俱乐部的门槛。目前,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天数都已达标。早在2009年,美国石油战略储备就超过7亿桶,现在更多。假如发生石油供应中断,美国可以坚持420天,欧盟可以坚持238天到250天,日本也可以坚持200天以上。我国做不到90天的战略储备,所以不是IEA成员,一旦发生石油供应中断,我国也不能从IEA成员中调剂石油。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石油战略储备起步较晚。2010年1月,我国完成石油战略储备一期工程,首批包括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储油基地,储备总量约1400万吨。第二期项目包括广东湛江、惠州、甘肃兰州、江苏金坛、辽宁锦州、天津、新疆独山子和鄯善等储油基地。

目前1400万吨战略储备约等于十几天进口量,另外我国商用石油储备能力大体是20多天的进口量,两项加起来,我国的储备能力是30多天的进口量。预计到2020年,我国有可能建成5亿桶石油储备,到那时我们能达到90天的“及格线”。

石油运输通道安全存隐忧

首先看海运情况。东亚各国从中东进口石油都是通过油轮运输,中国石油进口80%以上依靠海运,主要航线是海湾地区-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中国大陆。如果航路发生问题,会影响中国的石油供应安全。

从陆路运输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条重要输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2006年5月开通,设计能力为每年2000万吨;中缅油气管线,2009年11月开工,设计能力为每年2200万吨;中俄原油管道,2010年底投入运行,设计能力为每年1500万吨。然而,即便这些管道完全建成并充分开工,满打满算每年也只能为我国输送4700万吨原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就将达到3亿吨,陆路管道进口只能解决进口的15.7%,比2010年的11.3%只是略有提高。因此,当前我国石油进口主要依赖中东、依赖海运的状况很难扭转。另外,由于运力不足,目前国内油轮承担的运输量不足1/5,其余全部依靠外轮,这种情况也亟待改变。

推动页岩气开发稳步前行

此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未来10年美国将把石油进口量再削减1/3。为什么奥巴马敢说大话?页岩气开发是重要原因。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扶持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开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美国取得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突破,产量快速增长。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122亿立方米;2011年,增长到1720亿立方米。美国是唯一实现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采的国家。目前,美国已超过俄罗斯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由天然气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美国页岩气开发改变了美国能源格局,并对全球能源供应和地缘政治产生重要影响。随着科技进步,页岩气的开发成本将不断下降,前景看好。

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既有海相页岩,也有陆相页岩。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初步进展。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资源情况尚不清楚、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环境隐患多、投入成本高、商业开发难度大、缺乏鼓励政策等。我国开发页岩气面临诸多问题,不能盲目追风。同时,需吸取煤层气开发的经验教训,谨慎务实,推动我国页岩气开发稳步前行,防止过度炒作。

总之,维护我国石油安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大欠缺,需加大投资;二是努力推动石油进口多元化。下一步重点应是增加铺设油管,扩大能源走出去的规模,重点是中亚、非洲、拉美等;三是维护石油运输安全;四是加强对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利用,如页岩气、煤层气、油砂等;五是大力开展能源外交。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外交和能源外交工作越来越繁重,能源外交应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