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姚景源:明年初经济有望温和回升

姚景源:明年初经济有望温和回升

中国证券报2012年09月21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本报记者 倪铭娅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经济下行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三季度GDP或与二季度相当。在基础设施投资的拉动下,明年初经济或出现温和回升。

物价将波动中趋稳

中国证券报:QE3推出对中国物价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看未来几个月的物价走势?

姚景源:今年物价水平较低,主要受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影响。QE3的推出,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大国内输入型通胀压力。但其对国内物价的影响不会太大。

未来数月物价会有波动,但总体将保持平稳。随着国庆、元旦等节日的来临以及秋冬季节的到来,食品价格将出现一定的上行压力,并呈现波动态势。但总体来看,影响CPI的因素基本保持稳定。首先粮食生产有望大丰收。今年夏粮总产量已超过历史最好水平,秋粮也有望获得丰收。“粮价稳、百价稳”,因此粮食生产的丰收将对食品价格稳定发挥重要作用。其次,农产品生产供给相对充裕、工业品价格相对平稳,都将有利于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全年物价水平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可以实现。

经济下行趋势将延续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当前经济下行态势?

姚景源:从总体宏观经济来看,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增速回落较快。中国经济增速从去年一季度的9.7%下滑到今年二季度的7.6%,已经连续6个季度出现下降。我认为,经济增速的持续下行,首先是外部因素所致。外部需求萎缩导致中国出口受阻,这是中国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对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认识不够。从目前的情况看,此前我们对全球经济能尽快复苏的预期过于乐观。直到现在,全球经济仍处在缓慢、艰难的复苏过程中,需求的不振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将加剧整个世界经济的衰退。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难有改观。

其次是中国自身的问题。早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就意识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中,所以我们提出要扩大内需,立足国内需求。经过10多年的发展,扩大内需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缺少实质性的进步。正是因为缺少实质性进步,所以从1997年到现在仍受困于此。因此,从根本上看,经济下行仍旧是因为过多的依赖国际市场,内需不能够替代外需。从中国经济下行的特点可以看到,外需高的地区下行压力较大,如广州、江苏、浙江等。

但应该看到的是,经济的适度下行不是坏事。中国经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主要问题不是数量问题,而是质量和效益问题。很多人对目前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表示不满意,主要原因还是经济增长偏快、偏热,追求的是经济发展速度而不是质量。

尽管经济适度下行不是坏事,但也不能再往下掉。根据统计资料,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曾跌到6.2%。因此,如果现在经济增速再往下掉的话,就业问题可能将凸显。我认为,经济适度下行,并能将经济增速维持在8%左右,这不仅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有利于就业形势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外部因素还是中国自身问题,在短期内都是难以解决的。因此,中国经济下行趋势短期内仍将持续。

明年初经济或温和回升

中国证券报:未来经济回升的动力何在?

姚景源:未来经济回升的动力主要还是看投资。投资分为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受房地产调控影响,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看前两项投资。

先看工业投资,工业投资具有两重性。项目刚开始投入时将产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项目完成后,便产生供给。从原来产生需求的单位变成了提供供给的单位,如果此时消费上不去,大量的供给上来后,消费会出现过剩。因此,工业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要看消费的提高。

再看基础设施投资,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近期发改委密集批复一批开工项目,基本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

   基础设施投资主要看在建项目。投资只有从新开工项目变成在建项目对经济增长才有拉动力。投资从新开工到在建时间差大概是6个月,现在看新开工是增加还是减少,就能判断出6个月以后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是大还是小。

综合来看,投资拉动经济回升的时间点大概是在明年年初。这也意味着经济在四季度有望企稳,并在今年末、明年初出现温和、小幅回升。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