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应完善基金产品匹配性管理

应完善基金产品匹配性管理

中国证券报2012年09月15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平顶山 兰波

国内证券市场处于持续震荡调整状态,公募基金投资收益也受到影响。同时,围绕管理费与基金业绩不相匹配的呼声不断。在这种背景之下,降低管理费也成为当前市场热门话题。

笔者认为,降低管理费,无疑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多实惠,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公募基金的质疑压力。但这仅仅是杯水车薪,无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基金业绩提升问题。

在面临困境之时,坚持长期投资、分散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在合适的时间,推出合适的产品,营销给合适的投资者,似乎显得更加珍贵。归根结底,就是基金产品的匹配性不足,引起投资基金产品价值观的错乱,需要通过重塑投资者的理财观念,赋予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职能,显得更为迫切。

首先,加强大类资产基金产品的创新步伐。目前基金产品的创新空间,仍然是围绕现有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商品市场的投资面较狭窄,从而使投资者面对同一市场环境,缺少应有的对冲机制,造成选择基金产品的同质化,被动投资亏损。

其次,基金投资仍不能融进家庭理财规划之中。目前基金产品仍然是作为一种投资产品,不是一种理财产品,与我国的实际国情不符。追求高收益,获得短期回报,兼顾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仍然使投机长期沉浸投资者心中,难以发挥各种基金产品的优势,做到合理性配置。因此,贯彻“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财思想,将家庭金融资产在银行存款、保险及资本市场之间进行分配,严格遵守(100-年龄)投资方法,控制股票型基金投资比例。选择属于自己的激进型、稳健型及保守型基金组合,是做好基金产品匹配性管理的重要举措。

第三,投资者需求与基金发行间的节奏仍不够协调。基金发行不仅要满足新投资者的选择,更要考虑老投资者的资产配置;不仅应安排数量,更应分析质量,关键是投资者的需求质量。尤其是在发行新基金产品时,不仅要考虑证券市场环境,更应当考虑投资者的感受,尤其是抗风险能力。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不是基金本身没有赚钱,是投资者错过了持有基金赚钱的时间。

最后,基金作为投资工具没有形成品牌化的运用手段和方法。诸如震荡市行情下,应将定期定额投资,作为投资者熨平证券市场波动,降低基金产品投资成本的重要工具,加以普及和运用。同样,基金管理人也可以开发更多的基金产品类型,丰富自身的产品线,有利于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进行基金产品的转换。牛市行情下,将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转换成股票型基金增值,震荡市行情下,将股票型基金产品转换成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避险等,真正起到跑赢市场的作用。如果将基金当作投资品,就会在错误的时间内进行频繁的错误操作。

笔者认为,基金管理人应注意引导投资者运用好基金这一投资工具,把匹配性真正落到实处,理财观念真正深得人心,投资体验真正体现个性化和适当性。解铃还得系铃人,降低基金费率不如增强理财理念,在现有环境下做好内部挖潜,提升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的竞争力,树立财富管理行业的标杆和旗帜,进一步激活基金市场。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