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从电影和小说中学经济学

从电影和小说中学经济学

中国证券报2012年09月15日04:01分类:新华社报刊

□胡艳丽

经济学的概念不好玩,经济类的文章也不好读,它们看上去一点也不亲民,电影、小说这些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才是能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连在一起、活色生香的“亲民体”。那么当经济学和电影、小说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化学反应呢?《看电影读小说,你就能读懂经济学》一书,将以经济学术语为串联带领读者在诸多世界著名电影、小说间畅游,为你开启一个与众不同的经济世界。

人类经济行为既是一种自然本能,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人作为理性和感性兼具的趋利个体,每个行为背后必有原因。 “经济行为”早已悄悄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不经意的选择背后都有一个关于经济的隐性思考,只是我们很难发觉它们的存在。

以书中的《达·芬奇密码》为例。在貌似戒备森严、监视器环伺的卢浮宫中,居然所有的监视器都只是一个摆设,根本没有运转,但它们神奇地发挥了安保作用,让人不敢在博物馆里轻举妄动。当然,世界闻名的卢浮宫并不是“纸老虎”,在“假监控”以外还有一套完备的“自动封锁出口设备”,即当画廊里的任何艺术品被移动时自动封锁出口,虚虚实实,经济性与安全性实现完美契合。在这里,博物馆一次性投入了固定成本,却将可变成本高高挂起,管理人员在寻找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的微妙关系,寻找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产出”的有效方式。

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相对,作者在同一章中还提出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读不懂概念解释的读者不用着急,借电影《飞行家》中的一个片段,作者把它们全部变成了平易近人的“邻家女孩”,卸去了华丽的装容,素颜与读者无障碍交流。

当经济学与电影小说完美相遇的时候,世界上并不存在晦涩难懂的经济术语,它们已经被电影小说进行了生动阐释,从高高在上的庙堂走向了寻常百姓生活,只是粗心的我们把电影小说里的经济学知识当成了空气,在不知不觉中消费掉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随作者的笔触,重新拾回被我们随手丢弃的那些知识和思想,擦亮在经济世界中“雾里看花”的眼睛。

你想成为经济通吗?这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你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在读完该书的每一个章节之后,同作者一同做些小游戏,开启一下智力,进行几回脑筋急转弯,整个世界在你面前将骤然变得清晰起来,经济发展的曲线脉络将完整浮现在你眼前。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将书里的故事、知识、游戏进行融汇,加入自己的见识理解,写出一些生动的经济学小论文也是信手拈来的寻常工夫,电影小说是最好的经济学老师。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