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土地股份合作社:让荒地变金子

土地股份合作社:让荒地变金子

经济参考报2012年09月14日04:2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9月14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熊金超 徐海波 武汉报道)眼看着新洲区孙岗村仓阳岗上503亩地变成了荒山,当了一辈子农民的柳仕堂心理很不是滋味,他与其他9位土地的主人共同商议后,决定成立仓溪富土地股份合作社。10户农民按各自土地确定股权,将全部土地折算股份,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武汉市新洲区孙岗村是一个离市区近两个小时车程的典型农村。仓阳岗本是村里一片山地,由于常年无人耕种,成为一个小荒山。55岁的村民柳仕堂花了三个月时间,在这里开垦出150亩地,种上了梨树。

随着梨子丰收,柳仕堂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他还请来五六名乡亲在梨园做长工,负责修枝剪叶、除草打药,忙时还会聘请附近村庄的20多名农民做短时工。柳仕堂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武汉市科技局授予他为科技示范大户。

在尝到一点甜头后,柳仕堂想着如何扩大生产,如何带动全村乡亲一起干事业。他打起了仓阳岗周边分属10户农民的503亩地的主意。

一方面,柳仕堂有科学的种植技术、充足的生产资金、完善的市场网络和全套的农用机械,却缺乏大显身手的“舞台”;另一方面,其他9户农民既要在外打工,农忙时又要回家种田,心挂两头,难以兼顾。

于是,10位农民一拍即合,仓溪富土地股份合作社也应运而生了。合作社登记注册成立后,10户农民按各自土地确定股权,将503亩土地折算股份,委托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不过,实施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向“种植能手”、“种植大户”集中却仍步履维艰。

柳仕堂说,农户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主要原因,是怕彻底失去土地的经营权。毕竟“外出务工是出路,回家种田是退路”,土地最终还是保障农户养家糊口的“底线”,也是农民的最后“家当”。

他开始一个个地去做其他几位股东的思想工作。过年那几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他就到几位股东家里“拉家常”。镇里农村经营管理站站长杜传斌也跟着柳仕堂一起走家串户,并向他们保证,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手里的红本本不换。按照“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户利益”的原则,实行股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终于,几位股东逐渐打消了把土地流转与“失地”相混同的顾虑。

接下来的工作是组建合作社了。在组织设置上,仓溪富土地股份合作社设计了权责明晰、互为一体的结构体系。建立了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落实了股东的管理权、监督权、分配权、民主决策权。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人事变动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股东代表大会批准和决定方能实施。理事会和监事会按照自身职权,分别开展具体执行和有效监督。

在股权设置上,只设土地股,将每亩土地比照市场平均流转价值(约500元)折算成资金,按10年总数计入股金,按地量股、持股分红。

在运作管理上,为了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合作社制定了与组织构架体系配套的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对资金的运行、使用、结算和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都作了明确规定。

规范的运营体系基本建立成型了。保障了“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按章做事”,从而使土地股份合作社成为“农民办、农民管、农民受益”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合作社成立的第一年,就种植了优质黄花梨180亩,并全部套种无籽西瓜,轮作油菜、芝麻120亩,耕种优质中稻170亩,种植桂花树33亩。

合作社采取以机械耕作为主的生产方式,常年固定用工6人,临时用工230人次。一年来,合作社实现各项农产品销售收入共计110万元,纯收入75万元,预提留下年费用后,给每亩入股土地分红1192元。入股农民的亩平收入增加900多元,是入股前的4倍多。

同时,注重提高科技含量。常年固定2名“懂技术、会管理”的“田把式”,运用抽槽种树、西瓜滴灌、分作物施肥等科学种田新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