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除A股痼疾 当学香港建追惩机制

除A股痼疾 当学香港建追惩机制

经济参考报2012年09月12日04:51分类:新华社报刊

新华08网北京9月12日电(经济参考报记者 夏保强 整理)据报道,近日,中信泰富炒汇巨亏衍生案之一的中信泰富内幕交易案时隔四年在香港东区裁判法院开审,目前尚未宣判。

很多网民认为,香港在股市违法行为追溯机制和惩罚机制的执行上相当严格,这与内地造假上市、内幕交易频现却惩罚较轻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要清除A股市场痼疾,重塑投资者信心,须借鉴香港经验,建立追溯追惩机制,加大违法成本,震慑资本市场违法行为。

香港“查深查透”

不少网民表示,中信泰富内幕交易案的起始应追溯至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突然发布盈利警告称,集团为了降低西澳洲铁矿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签订的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导致亏损,但上述合约带来的潜在风险于2008年9月7日才觉察到。在事件公布后,中信泰富股价曾大跌80%,公司高层也发生大变动。

网民“文墨”表示,中信泰富其实早已获悉亏损消息,对外隐瞒长达54天,内幕交易正是这一阶段,通过信息不对称形成。但由于调查过程旷日持久,内幕交易取证难,控方需找到诸如电话录音、邮件、会议记录等切实证据。尽管困难重重,但香港证监会并没有放弃,当时即锁定17名董事进行调查。并且,“以时间换空间,查深查透”,时隔四年后终于开庭审理。

署名“叶檀”的评论文章认为,监管层具有独立的品格、基本的价值观,警方与监管部门形成调查合力,而法院拥有独立的不受外界左右的判决权,所有这些力量形成澄清市场的合力。调查、公告、诉讼,有板有眼,充分体现程序正义。香港并非真空地带,同样难以避免既得利益阶层的入侵,但程序正义与独立的品格,保证了市场在基本的轨道内运行,而不会脱离引力飞向其他空间。

内地处罚太“温柔”

不少网民认为,香港证监会的处理方式对A股健康发展有重大借鉴意义。网民“深度东方”说,内地上市公司违法成本极低,被查处概率小、惩罚极其“温柔”,股市也因此成了圈钱的市场、财富不公平再分配的游戏场,而非价值创造的市场。

有评论文章表示,既然中信泰富已解决了亏损,涉事人员或离开或降职,不妨就当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但香港证监会的态度截然不同。绝不因为公司内部进行了警告,就把交易规则搁置一旁,就对内幕交易眼开眼闭。在制止内幕交易、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香港证监会态度明确,成为交易规则的强有力的保护者。

网民“天月”认为,与香港相比,内地资本市场对造假上市、内幕交易、大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太小,不足以震慑违法行为。量刑方面也存在差距,比如,根据刑法第161条规定的“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最重刑期也仅为3年,并处或者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

追溯追惩机制亟须建立

有网民表示,香港证监会拥有独立品格与基本的价值观,但这不是全部,运转的动能来自于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程序,来自于各个部门没有被腐蚀的品格与价值观,来自于某些中坚力量的坚持。也有网民表示,在当前疲弱的市场环境下,只有通过顶层设计,依据国际通行的监管准则,彻底肃清内地股市畸形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恢复投资者信心,再造资本市场正常的融资功能,为实体经济服务。

不少网民表示,惩罚不到位无法形成真正的威慑力,A股市场亟须建立责任追溯追惩机制和赔偿机制。网民“苏培科”表示,相关责任人不但要赔偿罚金,还要追究刑事责任,而且中介机构也要承担巨额的诉讼赔偿。只有提高违规成本,从源头上抓上市公司的质量,才能避免新的垃圾股大量输入A股。

有网民提出,网民“救市只有一招”说,公司上市不应由证监会审核批准,应仿照欧美交给证券交易所执行,由交易所向广大股民公示。网民“刘纪鹏”也表示,要贯彻“监审分离、下放发审、真实供求、作实保荐”的方针,推进发审制度改革。

【责任编辑:周发】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