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股市动态 > 做空、破发、摘牌成中概股年度三大关键词

做空、破发、摘牌成中概股年度三大关键词

http://stock.xinhua08.com/来源:证券日报2011年12月07日08:33

核心提示:2011年,对于中国概念股来说,绝对是一个注定要留在史册的年头。在这一年里,中国企业既有在一个月里5家企业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的辉煌,也有46家已经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因为遭到第三方空头机构的猎杀被迫退市或停牌的沉沦。为此,我们梳理了2011年中国概念股走过的风雨历程,以飨读者。

2011年,中国概念股流年不利。从去年开始的针对中国概念股的做空风潮在2011年愈演愈烈,从借壳上市的小公司到多年来的明星公司,几乎全部遭到做 空,可谓无一幸免。而做空的极致,就是被做空的中国概念股股价暴跌、失去投资者信任,直至被摘牌。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从去年年底至今的新上市的中国概念 股,也纷纷破发。大量新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不足发行价的一半。

做空成为跨年度“行情”

除了百度、新浪、搜狐、优酷等大量知名的中国概念股之外,其实在美国市场还有数量更多的毫无名声可言的中国概念股。这其中,可谓是鱼龙混杂。

研究机构Deal Flow的数据显示,去年有78家中国公司在美国借壳上市。由于经过复杂的财务包装,这些借壳上市的企业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调查的重点,而紧跟在SEC之后的,就是做空机构。2010年7月,美国浑水公司指责东方纸业存在欺诈行为,将其评级调低至强力卖出,目标价1 美元以下。东方纸业一周蒸发50%的市值,并成为做空浪潮中的溺死者。随后,浑水又在23天之内做空绿诺科技再战成功,并多次做空中国概念股。另外一家研 究机构香橼则在成功做空中国生物、中国阀门后,又狙击了市值超过10亿美元的东南融通。一时间,大量中国概念股人心惶惶,生怕被浑水和香橼等做空机构瞄 上。

随着做空的屡屡得手,做空机构瞄上了更为知名的中国概念股,近几周来,以奇虎360、分众传媒等“大腕儿”为代表的一批公司再遭空头猎杀,尽管奇虎360、分众传媒迅速反击,但是也让做空机构探出了虚实,即市值很高的知名中国概念股同样可以做空。

这些做空机构背后所依仗的是海外投资者的“群众基础”。目前,不少海外投资者对中国公司的财务问题心存忧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11月30日,在这次中国概念股做空潮中,已有67家公司不同程度地遭到做空组织的公开质疑,其中有46家被长期停牌和已经退市。

针对做空“清者自清”

尽管浑水等公司的做空利益链被屡屡曝光且受到诟病,但是不少清醒的企业家还是更愿意反躬自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011年11月17日, 美国调查机构OLP Global发布报告对新东方提出了质疑,认为新东方在合并公司财务业绩时,并未将公司间交易排除在外,从而导致新东方2007年至2010年间营收被夸大了近1.67亿美元,净利润被夸大了1.37亿美元。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随即反应称:“这份质疑报告完全没有价值。公司所有财务信息均是经过四大独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符合美国GAAP标准的真实财务数据。”

不过,事后俞敏洪也直言,“资本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不信任,我认为不完全是市场问题,用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股票,有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我们本身。中国概 念股股价掉下来,一方面是真的有人在背后做,另外一方面原因,是少数中国企业自己不争气,上市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企业发展得更好,而是自己尽可能多捞钱,为 了上市尽可能编造虚假数据,导致世界的投资者对中国上市公司,尤其海外上市公司失去信心”。京东商城CEO刘强东近日也发微博称:“如果你的企业没有问 题,即使短期股价受到挤压,但是早晚会回来的;如果你有任何不诚信行为,浑水可以让你付出惨重代价,甚至倒闭!” 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最近在自己的微 博上感谢那些“恶意攻击我们的对手”,因为“他们像磨刀石一样让我们充满斗志更加锋利”。

除了与做空者对战之外,有一家中国概念股决定彻底了断“尘缘”。11月22日,盛大网络公司发布公告,宣布私有化交易协议已获董事会批准,预计在2012年第一季度末之前完成退市。由此,盛大网络有望创下最大规模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主动退市纪录。

中国概念股纷纷回购自救

为了提振股价,增强控制力,大量中国概念股开展了股票回购行动。

11月28日,淘米网(NYSE:TAOM)宣布回购1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12月1日,网易宣布,将在不超过3个月的期限内对最多5000万美元的美国存托股进行回购。

更早之前,2011年3月,8家中国概念股企业宣布回购计划;6月,9家中国概念股宣布回购计划;8月,28家中国概念股提出回购计划;11月,携程、 分众、淘米等提出回购计划。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今,包括搜狐等知名公司在内41家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展开了合计12.76亿美元的回购行动。张 朝阳对此表示:“回购意味着管理层对公司有信心。”

在港股方面,腾讯、阿里巴巴、网龙近来也是频频进行股票回购。据悉,阿里巴巴董事会2008年曾批准一项总值最多达20亿港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到目前为止,已花出4亿多港元。(本报记者 贺 骏)

【责任编辑:范珊珊】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周刊订阅,更多精彩(每周五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