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宋丽萍:改革实质是重构我国资本市场

宋丽萍:改革实质是重构我国资本市场

评论
分享到
上海证券报2013年01月14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记者 刘伟 ○编辑 李剑锋

日前,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在清华五道口金融EMBA金融家论坛上表示,经济转型阶段,金融体系面临越来越多挑战,去年以来的资本市场改革,实质上是重构我国资本市场。应继续发展基础市场,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市场主体,转变监管理念,加强法制建设。

宋丽萍表示,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和社会转型的压力日益显著,金融体系也开始面临越来越多挑战。资本市场是通过市场来配置资金和风险,在这种不确定性更强、风险回报要求更高的融资服务中,理论上具备更大的优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对资本市场的要求,整体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实质上是重构我国的资本市场。

第一,发展基础市场。在市场重构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市场基础功能的培育,再次跨越市场发展的必经阶段。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加快建设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证券公司柜台等私募性质市场,积极引导私募、创投股权基金,发展债券市场,试点中小企业私募债等等,拓展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手段和渠道。重视发展这些基础市场和产品,从现在有条件的做起,实际上具有补课的性质,恢复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功能,具有非常长远的意义。

债券特别是普通债券是资本市场的基础产品,其对于融资方的硬约束以及培育投资方风险意识的作用,也是难以替代的。私募市场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阶段。私募市场由于范围严格限定在具有风险识别和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之内,不再需要审核,监管部门不对价值判断进行背书,投资者必须依据“买者自负”的原则独立判断,有助于培育形成市场化的风险约束机制。私募市场投融资双方的筛选、发行时机等完全由券商自主决定,是证券公司告别通道回归真正资本中介的良好契机。

第二,完善市场机制。资本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资金配置,价格形成机制至关重要。去年以来,中国证监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快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突出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加大遏制炒新力度。推出更为严格的新退市制度,改变市场对绩差公司的预期,打掉炒差的心理基础。从市场进入和退出的两端入手,优化价格形成机制。

值得指出的是,近期启动IPO在审企业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实际上是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向在审阶段的延伸,目的就是做实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让发行人说真话,让真实的信息来决定价格。在遏制炒差、炒新、炒小之风取得初步效果的关键阶段,果断启动这一措施非常及时,抓住了新股发行的关键环节,将为理顺二级市场价格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培育市场主体。资本市场创新发展是要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市场效率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机构队伍。证券公司必须从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出发,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力戒短视守成的思想,对短期内没有明显收益,但关系长远发展的市场和产品,加大投入力度。

第四,转变监管理念。监管机构应“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淡化行政审批的价值判断、实质判断,把更多的决策权交还给市场,将工作重点逐渐从事前审批转向事后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公众投资者防范商业欺诈和权益侵害。

第五,加强法制建设。应加快法制建设,注重统筹规划,降低改革成本,避免改革反复“试错”,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为市场提供最可靠、最稳定的制度机制支撑。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