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寻找A股市场真正机会

寻找A股市场真正机会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3年01月14日03:22分类:新华社报刊

□鹏华新兴产业基金经理  梁浩

上周五A股市场再次遭遇大幅下挫。摆在投资者面前的首要问题不再是“底在哪里”而是“希望在哪里”。同样,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挽救A股市场的信心和人气?而这一切,在日益低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似乎更显得无奈且无解。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可能将处于新的困境中。这种困境的起源在于:首先,房地产和入世所带来的繁荣已告一段落,中国经济缺乏维持高速增长的新驱动力;其次,现有的以地产、金融、钢铁、水泥等行业为主的上市公司结构,只是过去十年外延式扩张的缩影。新经济形态在资本市场显得凤毛麟角,且各有内伤。例如,从2009年开始,移动互联网在海外纷纷受到投资者追捧,对此国内分析师只能苦涩的说一句,A股没有标的。试想,如果腾讯、新浪、淘宝等公司在A股上市,我们的市场是否会比现在多一些暖意?再例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医药行业应该获得投资者的追捧才对;但动辄出现的价格下调等利空使得投资者在投资医药股时总是心有余悸,缺乏一以贯之的逻辑,因为不知哪里会飘来“飞刀”。第三,企业家精神的逐步淹没,为未来的成长埋下隐患。《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告诉大家,任何一个成功的经济体,都一定有其独特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改变自身及后代的贫困命运,这是过去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精神力量,也是我们物美价廉的劳动力,能在恶劣环境中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的动力所在。而此刻,我们的社会比以往更需要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也需要得到社会的弘扬和尊敬。

如何走出困境,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检验的命题。身处其中,作为投资者,我们有些许期待。我们期待市场的力量会迫使企业行为准则发生改变。当通过简单的产能扩张获取利润增长的途径被堵死之后,或许会出现一些企业通过寻求创新,寻求新的空间进一步获得超额利润,从而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

我们还期待下行的宏观经济能迫使整个社会更快地向精细、集约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在这种转变中,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环保等产业可能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康德拉季耶夫用35年至50年来概括一个经济周期,期间发生的故事是:新兴产业高速增长;之后形成新的产业群,带动全社会的产业结构发生改变;再之后又带动社会组织结构和生活方式变迁,从而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待全社会处于新的稳态时,一个经济周期结束,等待下一轮新技术的出现。两次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均是如此路径。以此来衡量全球经济,我们应该仍处于信息技术向全社会渗透的大周期中。只不过,这种渗透不再表现为PC、服务器等产品的热销,而是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来打理自家花园,带动生产率的提高。沃尔玛便是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典范,电商的兴起同样在此逻辑之内。在全球缺乏新的产业革命的背景下,潜心在现有信息技术平台上做好传统产业比一味追求技术前沿更为现实。生活习惯的改变同样重要,一个简单的垃圾分类和废旧电子产品回收习惯的养成,可能会造就垃圾处理大产业的形成。这些算不上突破,却需要长时间的研磨。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基石不再仅仅是勤奋的劳动力,还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更需要那些已具备优越生活条件的企业家,凭借使命感和责任感而更为进取。我们期待,我们的社会出现如艾科卡和松下幸之助似的企业家,也期待类似的传记能广为流传,激励几代人。

金融的本源是未来收益的折现。随着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市场或许会迎来反弹,但从长期看,A股市场真正的机会还在于企业和产业层面的革新。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