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财政部监管利剑出鞘 直指上市公司财技扭亏

财政部监管利剑出鞘 直指上市公司财技扭亏

评论
分享到
上海证券报2013年01月11日04:11分类:新华社报刊

核心提示:2012年国内经济遭遇寒冬,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通过“重估”地产资产、变更折旧方法等财技运作,美化报表乃至造假的案例比比皆是。但是,随着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的下发,上述种种将面临监管利剑。

为促进企业更好地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切实做到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口径可比,全面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日前下发《关于做好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2012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利润“技术性”增长

将被重点关注

一如往年,《通知》重点提出了监管部门关注的几大问题,首先便是:企业应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等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除有确凿证据表明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取得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得随意变更。

回溯2012年,机械业、钢铁业上市公司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其中不少龙头企业即通过调整应收款计提比例、坏账计提比例、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等会计估计方式,实现利润“技术性”增长。

如新钢股份,从2012年4月1日起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经计算,该调整预计减少2012年固定资产折旧1.92亿元,增加2012年股东权益及净利润1.44亿元,占公司2011年净利润的84.50%,但仍无法弥补公司2012年一季度2.6亿元的亏损。

又如太钢不锈,从2012年6月15日起调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经计算,该调整致使公司2012年度固定资产折旧额减少6.89亿元,所有者权益及净利润增加5.85亿元。

面对上述调整,上市公司公告中不仅未有充足证明材料,甚至对变更细节的披露、变更原因的解释大都牵强附会、一笔带过。

以太钢不锈公告为例,除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外,公司残值率变化也值得关注。查看近三年年报,发现其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残值率从2011年年报开始发生微妙变化,由2009年和2010年的3%变为2011年的3%、5%和10%三个档位。

固定资产折旧额与残值率关系密切,太钢不锈将残值率确定为三个档位,最低档位与之前3%齐平,另外两个档位远高于3%。如果残值率增加,固定资产折旧额就会减少。这不禁让人猜测:太钢不锈是否在通过调整残值率影响利润?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