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华社报刊 > 机构抢食上市公司“闲钱” 银行地位难撼

机构抢食上市公司“闲钱” 银行地位难撼

评论
分享到
中国证券报2012年12月31日03:01分类:新华社报刊

机构抢食上市公司“闲钱” 银行“老大”地位难撼

本报记者 杜雅文

监管部门近日明确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可用于理财,令一些金融机构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们已就此召开会议,商讨下一步行动。”深圳某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如果这一市场能全面打开,依托投行优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将迅速增长。不过,多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最大的受益者将是银行。

委托理财快速增长

在此次监管部门出台规定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之前,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的委托理财已蔚然成风,其规模近几年快速增长。

截至发稿,Wind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共发布377个委托理财相关公告,其中绝大部分购买的是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累计金额达几百亿元,单家公司购买的产品金额从数千万元到亿元不等。一些财大气粗、现金流充沛的上市公司更是出手不凡,在产品到期后循环购买。2010年,上市公司发布的委托理财公告仅为25个,2011年为111个。

部分上市公司已针对2013年的委托理财计划发布公告。例如,厦门信达公告称,2013年度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将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任意时点余额不超过2亿元,资金在额度内可循环使用,单一产品最长投资期不超过3个月。

不过,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也出现了一些风险隐患。例如,有上市公司通过信托公司发放的贷款出现逾期,未能及时收回。

难改银行垄断格局

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信托、证券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负责人表示,对上市公司的闲置募集资金很感兴趣,已经或即将展开一些工作。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的垄断格局难以改变。

“短期内对理财市场格局的影响不会很大。”启元财富投资分析总监汪鹏表示,在证监会此次出台的规定中,上市公司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可进行现金管理,但其投资的产品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二是产品流动性好,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正常进行。由此可见,未来银行理财产品仍将牢牢占据该市场的主流地位。

汪鹏说,对于券商、信托等机构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无法提供书面的保本承诺。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从事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不得“向客户做出保证其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或者取得最低收益的承诺”,而相关法规对信托公司也有同样规定。从基金公司的产品来看,保本基金具有锁定期要求,甚至长达5年,不符合上市公司闲置资金理财的流动性要求。

可见,虽然随着一系列创新政策的推出,券商、基金等金融机构大量涉足现金管理类产品,但仍受到相关规定限制,在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市场还难以分得一杯羹。但汪鹏表示,一旦相关限制放开,券商凭借投行资源将取得很大优势,第三方理财机构也将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周发]

分享到:

网友评论

已有0人参与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快速登录
发言须知   

关注中国金融信息网

  • 新华财经移动终端微信新浪微博

视觉焦点

  • 菲律宾:防疫降级
  • 坐上火车看老挝
  • 吉隆坡日出
  • 中国疫苗为柬埔寨经济社会活动重启带来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