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等离子盈利预期下的七年之痒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11-07-25 07:51
本文导航
  1. 1.
  2. 2.

  田立民

  2004年开始规划

  2007年开工建设

  2010年1月正式导入量产

  2011年,42吋以上高清、全高清3D等离子显示屏全面量产,综合良品率超过92%

  作为整个长虹主业黑电谋求产品定义权的撒手锏,长虹等离子项目从“出生”开始就注定受到各方的关注;仅仅用了4年,长虹等离子项目的良品率就达到了与三星、松下等实现同等水平;并且产能继续爬坡,现金流和盈利状况日益好转。

  今年7月,长虹集团向外界传递了未来三到五年的千亿蓝图,至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2015年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500亿元。其中,等离子项目成为重要的战略基石;并将为长虹在整个彩电工业转型中持续创造增值收益。

  “后来者”的艰辛启航

  “我们的困难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后来者。”长虹公司新兴产业集团董事长巫英坚回忆起创业之初的艰辛,如此坦言。

  据悉,长虹PDP项目在2004年启动规划;2006年,长虹以约1亿美元间接收购了韩国欧丽安等离子(Orion PDP)公司75%的股份,成为其300多项专利和先进生产技术的主人,填补了国内等离子空白。2007年3月,长虹正式开工建设PDP项目。

  “自主创新前面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格局,我们作为后来者,面临众多困难。”在巫英坚看来,第一个问题就是自身能力积累不足。据他介绍,当时国内PDP产业从研发到量产、到管理,都缺乏有经验的人才。“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生产线的设计、设备的购置、产品的开发、供应链的管理、制造系统的运营维护等方方面面,都走过不少弯路;从2007年开工建设以来,我们预计到的困难一个都没逃掉,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巫英坚说。

  除此之外,在长虹选择等离子项目时,国内的生存环境与供应链建设都相当落后,明显弱于松下、三星、LG这些竞争对手。“我们的上游原材料、关键元器件等,都必须在国外采购;因此造成我们的采购成本比竞争对手要高三分之一。”巫英坚表示。

  但值得庆幸的是,长虹并没有坐以待毙。在艰苦的环境和投资者的质疑声中,长虹采取了自己的应对之策;这在现在被证明是极具战略眼光的决定,也成为长虹如今转型高端制造、发展3D电视、智能电视等高端产品的根基。

  “首先,我们要打造一条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巫英坚说。据介绍,长虹从2007年11月开始,先后发起了PDP关键原材料、关键器件、关键装备技术创新等四大产业联盟建设,希望通过国内国外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做大PDP的产业阵营,谋求可持续产业发展的基础。

  而这样一个思路,也得到了国家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

  从去年开始,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都开始有意识地推动等离子产业链国产化步伐。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第9号令,正式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三部委又公布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今年7月,《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其中均有针对性地对等离子 (PDP) 显示器件及关键部件的国产化、产业优化升级、集群建设和加快发展提出了要求。

  目前,配套产业链的完善正在为长虹等离子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巫英坚介绍,目前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四川长虹已经有23家企业在玻璃粉、荧光粉等九大关键原材料领域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其中荧光粉已经部分地进入了量产配套,还有很多材料进入了测试和小批量生产。而这九大材料配套,就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在模组零部件方面,四川长虹已经与20多个厂家在专用IC、滤光膜、电源、金属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启动了合作开发,目标是90%以上本土开发、本土化配套。在功率电阻方面,正在配套研发驱动IC、逻辑控制IC等,已与19个厂家就35种设备开展合作。同时,四川长虹还建立了有32家会员单位参与的技术创新,与其中的9家科研院所开展了首批的基础技术合作。

  此外,长虹在自身研发能力、提高制造良品率等方面也在争取突破。“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等离子项目面临的困难正被逐步克服。目前我们的等离子整机已经成为多媒体产业集团最大的差异化竞争力,也成为公司一个最重要的利润来源。”巫英坚表示,“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姜楠】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