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因素致估值中枢长期下移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10-28 09:28

自9、10月份以来,A股处于震荡下行趋势之中,市场整体的估值中枢更是一降再降,代表大盘蓝筹股股价表现的沪深300指数的估值屡创新低,而A股整体的估值也降至2008年10月份1664点时的水平。根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10月27日,经过连续四个交易日的反弹后,沪深300市盈率(TTM,整体法)为11.40倍,全部A股市盈率为13.98倍,仍处于历史低位。其中,沪深300估值的历史低点是10月21日创出的10.85倍市盈率,而全部A股估值的历史低点是2008年11月4日的12.35倍市盈率。考虑到2008年底时,估值水平高企的创业板并未上市,因此沪深300作为估值水平的统计口径更具说服力。这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何汇金会选择在10月10日开始增持四大行股票。

事实上,近十年以来,A股整体的估值中枢便处于不断下移的过程中。根据测算,2000年以来,A股整体的平均估值水平在25倍市盈率左右,但近三年来A股的估值平均值已降至了17倍。这主要是A股供求失衡和结构性变化所致。

一方面,自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启动以来,A股流通市值大幅增加,同时,近年来一级市场融资力度居高不下,股票的供给大幅增加。交易所公布信息显示,沪深两市流通市值从2005年初的11368亿元剧增至今年9月份的176104亿元;与此同时,我国M2期末余额从2005年的298756亿元增加至今年9月份的787406亿元。尽管我国中长期货币增速明显高于西方发达经济体,但相对于A股流通市值的高速增长,货币就显得“稀缺”了。正是在股票与货币供求失衡的影响下,A股估值中枢呈现出逐渐下行的趋势。

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来,大批的银行股和权重蓝筹股纷纷上市,其本身相对较低的估值水平与较大的市值份额也对压低A股整体估值中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责任编辑:山晓倩】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