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欲开门迎客 国际板已蓄势待发(2)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0-12-20 07:24
核心提示:上海证券交易所日前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规划(2011-2020年)》。推进国际板市场建设成为该战略规划的一项醒目的内容,被列为上交所近期战略目标(2011-2013年)之一,也就是说,上交所实际上为国际板的推出设定了时间表,我们有望在两到三年的时间内看到国际板的正式推出。
本文导航
  1. 1.
  2. 2.
  3. 3.
  4. 4.

  成为资本市场竞争的前沿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已经取得长足进步,A股市场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证券市场之一。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制约资本市场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正在消除。而股指期货等创新产品的成功推出,使市场机制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进步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了较好的市场基础。

  但是专家强调,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在上市公司行业结构、公司治理、估值水平、投资者行为和心理的成熟程度等方面,仍然与国际市场存在很大差异。长远来看,这一差异孕育着巨大的金融风险。而通过建设国际板市场,引入国际标准,中国资本市场将逐步、主动、可控、有序地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从而避免以外部冲击和危机动荡的方式来被迫地实现接轨,回避被动接轨可能带来的风险,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从交易所自身来看,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全球竞争上市公司资源,是近年来世界各主要交易所之间开展竞争的突出表现。据统计,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的51家会员交易所中,超过70%的会员交易所都已经建立国际股票市场,外国上市公司数量占其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超过10%的有16家。特别令人瞩目的是,除伦敦、纽约等全球性交易所外,一些地区性交易所也利用自身的区域优势,针对特定地区的市场需求发展“国际板”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新加坡交易所凭借语言和文化上的优势大力吸引中国内地企业,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国际板块”。截至2007年底,新加坡上市的外国企业(主要是中国企业)已经有290家,占其全部上市公司数量的38%以上,成为亚太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交易所。

  为了争取中国企业到美国上市,纽交所CEO曾亲自带队赴中国拜访有关部门和企业,为了一家中国企业的上市问题,纽交所会不惜动用白宫和国会的力量。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对此表示,优质的上市资源在全球都是竞争激烈的稀缺资源,事实上未来在建设国际板的过程中,海外一些大型企业到中国上市很可能会受到其本国政府和管理层的限制。目前中国经济处在一个较好的发展时期,中国市场对跨国企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如果不在这个阶段吸收那些优质企业前来上市,错过了机遇期,以后可能就会更加困难。

  国信证券研究员表示,吸引海外公司上市已经成为各交易所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交易所中,目前只有上海与孟买交易所没有境外上市公司。上交所要跻身世界一流交易所的行列,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力量,必须建设自己的国际板市场。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头戏

  国际板也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头戏。上交所开设国际板,从一开始就是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密切关连的。

  国际经验已经证明,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国泰君安的统计研究,目前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几乎都拥有国际性的股票交易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最发达的纽约与伦敦,是境外上市公司最多的金融中心。2008年底全球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总数达到3046家,外国上市公司股票成交金额也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3.7万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9万亿美元,全球有70%的金融市场已经建立国际股票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争夺国际上市公司资源,已成为全球各金融中心竞争战略的关键环节。

  如果说伦敦和纽约是成功的例子,那么日本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犯了过度管制等决策错误,日本的国际板市场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短暂的兴盛之后迅速归于沉寂,随后东京的国际金融中心进程阻滞,其地位开始受到亚太地区其他竞争者的挑战。

  国泰君安和申银万国的研究人员均表示,上交所建设国际板,引入一批具备全球影响的境外企业到上交所上市,必将进一步吸引国际资金、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等金融资源向上海集聚,有利于上海金融市场引入更多国际通行的市场机制及外部监管,也必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各个环节向国际标准靠拢,形成围绕上交所国际板的国际性资本市场,从而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向前跨出一大步。

【责任编辑:李澎】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