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8月众行业内幕 神话泡沫接连破裂

来源:证券日报  2011-09-01 10:13

  相关新闻:内外因素致8月收阴 43股仍遭49.8亿大单抢筹

  编者按: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资本市场总是不缺乏隐瞒和欺骗,造假上市、违规交易的不断出现挑战投资者的神经。但是值得庆幸的是,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查处多个违规案例,例如号称“银广夏第二”的紫鑫药业、卷入内幕交易的劲嘉股份、不服从航空管制的吉祥航空,以及发生漏油事故却依然“牛气冲天”的康菲公司等。在8月,这些公司都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部分已经受到处罚。

  8月也是个揭秘月,多个行业造假内幕被一一解开。从肯德基的后厨到掺假煤炭的运输链条,再到血燕凄美传说的崩塌,很多看起来很美的公司和行业脱下了“皇帝的新衣”。

  资本市场有风有雨也有晴。监管的完善是一个过程,作为新闻人,我们伴随资本市场共同成长,对这些必将在历史中留下烙印的事件一一盘点,“立此存照”!

  上市公司中报收官

  谁在裸泳、谁在潜泳答案揭晓

  事件回顾:上市公司2011年半年报披露终于在八月的最后一天谢幕,根据统计,沪深两市共有2244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共实现营业收入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25.7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43.30亿元,同比增长22.31%。

  一月来,多家上市公司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令投资者损失惨重。例如新民科技4月19日预计“净利润净增60%~90%”然而在中报披露前却突然将业绩修正为下滑15%~35%,而汉王科技业绩变脸速度之快也令人咋舌,半年里从盈利1亿元变成亏损5000万元左右,

  点评:上市中报业绩披露收官,谁在裸泳、谁在潜泳答案揭晓。

  一些市场人士认为,“A股炒的不是基本面,是预期。”事实证明,预期错误将令投资者损失惨重,美好的预期也可能成为泡影。

  莱宝高科虽然不是业绩变脸,但是由于增速未能达到预期而造成基金的集体砸盘,其证代便十分不忿的认为,机构理所当然的把预期调高,所谓的预见业绩都是“忽悠”。证代此言初听刺耳,仔细想想颇有道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投资者对有业绩陷阱的公司都应尽量回避。

  例如巴菲特,我们都知道他不愿意购买科技股,其原因就是无法预测公司前景。虽然这一观点历来遭到质疑,但是科技类上市公司业绩波动幅度之大,的确令人意外。虽然巴菲特曾经错过了微软,但是如今的微软市值早已大幅下滑,取而代之的是苹果,未来谁又能保证苹果永远占据着那个位置呢?

  综观股市20年历史,业绩多年来保持稳定上升的公司少之又少,而股价稳定上升的同样凤毛麟角。所以,在股市投资者要擦亮眼睛,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预测的准确固然值得庆幸,预测失误也应该保持平常心,从长期看待公司的发展。

  24亿律师费惹风波

  锦湖轮胎被揭露召回的台前幕后

  事件回顾:由于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锦湖轮胎大量加入返炼胶的事实,使得锦湖轮胎一时成为千夫所指,此后,历经几次的态度转变,锦湖轮胎从拒不认错到改变态度并制定了召回计划。

  时隔五个月,当初负责代理锦湖轮胎危机处理的律师黄进,向锦湖轮胎索要24亿律师费,并且向媒体爆料,将锦湖轮胎风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揭秘。例如,最开始被爆出问题,始于锦湖轮胎内部利益分配不均导致;锦湖轮胎为了躲避处罚,将节假日生产的轮胎设为召回的批次等等。

  点评:返炼胶事件风波未停,律师费纠纷再起。从3月至今,锦湖轮胎在面临铺天盖地的质疑时,一直很淡定。当央视、国家质检总局、消费者异口同声认定锦湖轮胎存在的质量问题,对锦湖进行口诛笔伐、收回3C认证之时,锦湖轮胎咬紧牙关,声称没有质量问题。当最终不得不召回的时候,又打着擦边球找个节假日作为召回的批次。

  事实上,锦湖轮胎之所以敢如此对待消费者,与国内相关标准的缺失,和国家相关部门的不作为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家质检总局建立起完善的监管和处罚体系,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

  煤贩子揭露掺假煤真相

  倒卖利益链上长“毒瘤”

  事件回顾:自8月2日起,《证券日报》连续刊登记者调查系列文章“聚焦煤贩子系列报道”,对买家、煤贩子、个体运输商之间的关系、盈利模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探讨。攀附在煤炭流通市场的寄生者煤贩子的形象已然活灵活现,并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每逢电力供应紧张,煤炭价格必会顺势上涨。如此,诞生出了煤贩子这个特殊的行当。煤炭又被别称为“黑金”,围绕“黑金”衍生出诸多利益群体,煤贩子和专门搞煤炭运输的个体户就是中间两大群体。通过详细介绍运送一车从山西拉出来的煤到山东,中间经历的各种问题,煤炭价格为何居高不下,谁在煤炭顶牛中获利,这些行业内幕,被一一揭开。

  点评:“黑金”两个字很好的说明了煤炭行业存在的暴利现实。也正是由于暴利,使得这条巨大的利益链上长出了“毒瘤”。说其“毒”,由于卖煤必须通过煤贩子,“违规”就遭“修理”,“守规”则无奈接受“扒皮”。其“毒”之二在于黑心掺假。只要是黑的都能加进去,煤矸石、炉渣和水等等成为上等“添加剂”,煤贩子掺煤矸石和炉渣利润率竟高达900倍,赚取黑心钱,可谓登峰造极。其“毒”之三在于部分官商的相互勾结。一车煤卖出双倍价,背后是煤贩子与厂商领导“打招呼”。

  然而,煤贩子何以能堂而皇之“盘踞”地方多年,而又如此胆大妄为?

  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行业繁荣暂时遮挡了这些“丑陋”。近十年来,煤炭价格是一路风风火火,攀高不止,煤炭也因之有“黑金”之说,行业的繁荣让行业的隐患被遮盖了起来。只要是隐患,不及时排除,也许哪一天就会突然爆发,等爆发的时候再排除,就只能在忙乱中吃后悔药了。

  “煤电顶牛”已成惯例,吵嚷不止,煤价走的太快了,煤炭企业肥得流油,发电企业则瘦的要死,这并非健康的公平之举,在市场煤和计划电的管理模式下,困局破解无门。煤价高企,带来的不止煤贩子,还有这些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让这个行业发展慢下来,不断去化解存在的系列问题,似乎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参王”紫鑫药业走下神坛

  造梦神话何时休?

  事件回顾: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325%。与业绩大增相呼应的是,紫鑫药业股价一路飙升,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暴涨了300%。期间,公司成功高价增发,再融资10亿元。

  7月初,一封举报信列举了紫鑫药业从事人参业务的7家贸易公司的注册时间和股东构成,并指出公司可能涉嫌通过这些空壳公司完成人参业务的“空买空卖”行为。

  随后媒体纷纷跟进,紫鑫药业“造假门”不断升级。对此,紫鑫药业连发两篇澄清公告,全然否定了举报信的相关内容,称公司“董监高”以及在册员工均与报道中提及的人参贸易公司无关,公司财务数据真实、客观,并不存在业绩虚假情况,公司已就此事报案云云。

  8月,紫鑫药业两次停牌,发布澄清,并且董事长郭春生称因人参贸易触动了韩国人的利益而遭到举报,公司正因此被多个政府部门调查。

  8月24日,紫鑫药业公告称公司、相关各方及有关部门正在就报道所述信息进行调查核实。

  点评:中国的证券市场上一直不乏“造梦者”。用财经评论家叶檀的话来说,就是“一家僵尸公司,鼓励了千万家僵尸公司茁壮成长”。

  从银广夏到紫鑫药业,涉嫌造假案例的一再发生,让A股市场的投资者苦不堪言。在这个只能靠概念炒作的市场中,靠价值投资和调研取证来进行分析的投资者都是理想主义者。之所以在银广夏之后仍然能出现一个翻版,这与A股市场对于造假的纵容密不可分。“包装上市”已不再是令人惊讶的字眼,虚报财务数据也成为能够容忍的字眼,因此,当紫鑫药业“皇帝的新装”被揭穿时,有人欢喜有人忧。

  “造假”这一顽疾造成中国公司在国外信誉的全面折价。中国概念股在海外遭遇猎杀,不可否认其中有国际投行做空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却是中国公司本身确实存在不容忽视的造假问题。

  为什么我们至今没有培育出微软、苹果这样的伟大上市公司,为什么国内的很多上市公司总是惧怕出现在荧光灯下,所有的一切都值得中国的企业家思考。

  错误的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发生后仍然无法纠正。值得庆幸的是,紫鑫药业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层注意,虽然与银广夏一样,是在媒体进行了详尽的披露后,监管部门才走到台前,但是迟到的监管,总比空白要值得期待。

  康菲公司面临诉讼赔偿

  道歉迟来两个月依然牛气冲天

  事件回顾: 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C平台相继于6月4日、6月17日发生石油泄漏事件两个多月后,作业方康菲中国终于正式道歉了。8月19日,康菲中国在其网站公开发表致歉信,称对漏油事件真诚地表示歉意,并将承担其责任,做好渤海湾的安全、环保和清理工作。

  近三个月里中国国家海洋局同康菲公司八次约谈渤海漏油事故,协商无果。主要责任方美国康菲公司事故处理进展缓慢,后续处理的前景尚不明朗。

  中国将依法向事故责任方提起海洋生态损害索赔诉讼。据悉,国家海洋局的律师团队近期将产生。对此,有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落实各方面证据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同时,绝不可能只对康菲公司作“廉价”处罚就解决这次事故。

  点评:康菲终于就渤海湾漏油事件道歉了,虽然迟到了两个月,虽然依然是那么牛气冲天。

  同样是影响极其恶劣的漏油事故,对于那些从事海上作业的石油公司来说,墨西哥湾和渤海湾的区别在于,英国石油公司可能会有破产之虞,积极采取措施,诚惶诚恐,乖乖地认赔200亿美元,而在我国领油漏油的康菲公司却隐瞒事实、牛气十足,对严重的生态灾难和渔民的巨额损失不屑一顾。

  很多国际大型公司对于发生在西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事故,其态度通常是不一样的, BP公司在美国沿海漏油,赔偿几百亿美元,除了法律原因,BP公司对美国的畏惧同样起了作用。如果一样的事情发生在亚洲或非洲海岸,BP很可能是另一副脸色。

  国家海洋局25日宣布将代表国家向康菲石油公司要求生态赔偿,这一行动值得社会支持,虽然长达两个月的追究算不上得力,但不可否认存在着客观原因:中国海洋保护方面的法律不够缜密,以及中方对处理外国公司肇事没有经验,是对康菲的追究显得软弱的现实背景。

  乔布斯卸任苹果CEO

  手机业诸侯混战烽烟再起

  事件回顾: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递交了一封辞职信,苹果高层发生了一次历史性的变动。苹果正式宣布曾带领公司起死回生、引发全球苹果旋风变革时刻的领袖“巨匠”乔布斯辞职,立即生效。次日,苹果股价收盘下挫2.48美元,报373.72美元,跌幅0.65%。

  没有一个人能和苹果联系的如此紧密。乔布斯辞去苹果首席执行官职务转任为公司董事长,其职位由两个月前刚刚到访过北京中移动洽谈iPhone事宜的蒂姆·库克接任,且库克同时担任公司董事。

  点评:很多人把苹果等同于乔布斯,因此乔布斯的卸任,令很多人惊呼,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作为一统智能手机市场的苹果来说,乔布斯的离去或许是一次新的革命的开始,而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新的市场争夺战的开端。

  多年来,乔布斯战果辉煌,2001年的iPod发展到今天,让索尼的老牌音乐播放器品牌wlakman续丢失市场,让微软的Zune找不到一点机会。2007年的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把诺基亚手机赶下“街机”的神坛,让大屏幕触控式成为智能手机绝对的主流。2010年的iPad,让半死不活的平板电脑产业变成了全世界移动终端厂商眼中的新金矿。创新的软件商店A pp Store模式,带动了移动互联网产业进入第一轮发展高潮。

  乔布斯成功的秘诀在于创新,而这正是中国的厂家们所缺少的,曾经铺天盖地做广告的乐Phone,三五智联的三五phone,以及其他一些冠以phone结尾的手机,都是在翻版苹果,其结果连昙花一现都谈不上便失去了踪影。

  乔布斯身后的江湖必然是一片战场,谷歌、诺基亚将冲击智能手机,而国内的IT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谁能脱颖而出,靠的也必然是创新二字。

  新能源新贵比亚迪业绩下降九成

  大面积裁员为度寒冬?

  事件回顾:刚刚上市不久的比亚迪发布半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5.45亿元,同比下降10.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5亿元,同比下降88.6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2元。从公司股东情况看,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今年上半年并未减持比亚迪股份。公司预计,2011年1-9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比同期下降85%-95%。

  8月的最后一天,有消息传出,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正启动裁员计划,裁员比例高达70%,有媒体称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裁员的目标是把2600人裁到800人 ,第一步先裁1000人。多位比亚迪内部人士证实裁员消息,但对具体人数和范围尚未有权威说法。

  点评:经过五年的努力,比亚迪在今年6月登陆A股,作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比亚迪曾被给予了很大的希望,但是半年报业绩大幅下滑,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击。

  现阶段,新能源汽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标志出现,根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不足消售总数的十分之一,市场尚未成型,比亚迪仍需努力。

  土豆网终实现上市

  新浪趁机收购狂挽股价颓势

  事件回顾:北京时间8月17日晚间,土豆网如愿登陆纳斯达克,其IPO价格为每股29美元,IPO融资额为1.74亿美元,土豆估值约为8.22亿美元,为竞争对手优酷的三分之一。

  纳斯达克是土豆网创始人王微一直以来的目标,但是因王微和前妻的财产问题以及随后的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问题,而数度延缓。6月,土豆网上市计划再启,却遭遇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整体股价出现剧烈下调。公开资料显示,截至6月30日,土豆网现金流为2070万美元,其二季度营业成本和运营费用共为2630万美元,营收仅为1780万美元,现金已较为紧张。

  土豆网上市之初,股价走势并不乐观,上市首日较发行价下跌11.86%,第二天大跌18.58%,第三天再跌7.54%,累计跌幅已达38%。但是随后,传出新浪收购土豆网的消息,土豆股价一路上扬,最新报收报收于26.88美元,实现七连阳。

  点评:不得不说,新浪入股的时机太过巧合,而王微得到的不仅仅是新浪这个大树,还有套现巨额资金美好前景。

  美股市场上,几乎逢收购必涨,例如当初苹果收购索尼的消息让索尼股价一度上涨了近3个百分点。去年4月,有报道称智能手机制造商Palm可能被全球第四大PC制造商联想收购。受此消息推动,Palm股价在当天市场交易中大涨20%。

  就目前来看,这些所谓的收购大都没有实现。但是“水中花,镜中月”一样的传闻却让股价直上九重天,让投机者发了一笔小财。

  值得关注的是,土豆网招股书上显示,土豆CEO王微在上市时将出售43万股ADR,预计将套现1247万美元,这笔钱将用来处理王微的“家务事”。显然,新浪的收购让王微的套现计划更加顺利。

  四年磨一剑

  国海证券借壳上市终有果

  事件回顾:继山西证券之后,A股市场迎来了第16家上市券商。

  早在2006年11月,国海证券就与桂林集琦商讨借壳事宜。经过四年半的马拉松重组,公司成功借壳SST集琦,于今年8月9日复牌交易,首日飙升198%。

  2006年11月23日,SST集琦开始停牌。2008年11月,公司宣布了与国海证券 的重组方案,但该方案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实质进展。直至今年,重组方案才终于获批。

  上市后,8月30日,国海证券今日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半年报。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为7.5亿元,同比减幅为3.99%;实现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减幅为23.28%。

  点评:其实国海证券的上市本不该如此波折,如果国海证券的原副总裁张小坚没有参与内幕交易,国海证券早在四年前或许已经上市。

  2006年,张小坚在得知国海证券打算借口桂林集琦之后,利用其弟弟账户多次买入S*ST集琦,该内幕交易被揭发后,使得国海证券的借壳上市停滞了将近五年。

  五年,对一个公司来说失去了太多发展的机遇,重组拖延五年,市场禁入五年,无论是国海证券还是张小坚付出的代价都不小。

  由于借壳上市相对容易完成,借壳后上市公司往往能”乌鸡变凤凰”,因此,对热衷“讲故事”的A股市场而言,借壳上市是经久不衰的故事题材,虚假传闻也是满天飞。随着监管的逐步完善,仅仅靠讲故事来“借壳”,终将无缘资本市场。

 

【责任编辑:王静】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