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炒ST股实乃“劣币驱逐良币”

来源:证券日报  2011-09-22 09:52

■张志伟 

昨日,ST股稍显疲态,但*ST盛润A却是再接再厉,在17个涨停板之后,毫不含糊,再拉涨停。观之其拔地而起的k线,笔者并没有为之感到欢欣鼓舞,反而是担忧之感涌上心头。

近几年来,ST股总会时不时掀起波澜,但通常是在岁末年初或者处在退市高发期的4、5月份,这一轮的ST股疯狂,超乎寻常,在股市持续低迷,资金对高风险的ST股理应避之而唯恐不及,但ST股却意外演绎“非季节”的行情,令人一头雾水,摸不着脉。笔者认为,在这轮ST股轮疯狂中,*ST盛润A “功不可没”,目前看,*ST盛润A拉涨停板的劲头仍然十足,由之推断,这轮ST股疯狂暂时难收场。

笔者的担心在于疯炒ST股,对价值投资理念、短缺的资金市场的伤害是毋庸置疑的,一定意义上会达到“劣币驱逐良币”效用,是应该力避,甚至要根除的。

某券商研究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23个行业指数中,有22个跟随大盘调整,而仅有业绩优异的食品饮料行业得以逆市上涨2.76%,这体现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在疲弱市场中,说明业绩当家,这种情景是投资者愿意看到的,对于股市走出疲弱状态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但令人不安的是,即时涨幅最高的食品饮料行业也没能跑赢披着“重组外衣”的ST股。这轮ST股的“分外靓丽”也极有可能再度提高ST股的强势地位。ST股间歇性发作,以及这轮的非季节性疯狂,必将在一定意义上对价值投资理念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示范效应。

不可否认,此轮ST股的疯狂已经或者正在引起中小散户,甚至机构资金的跟风,这不但带来了投资风险,而且对捉襟见肘的市场资金也起到了抽血的作用,某这市场专家认为,ST板块越活跃,意味着市场人气越低迷。这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另一面。

“劣币驱逐良币”是应该避免的,但“关照”领头羊*ST盛润A的疯狂涨停,似乎只能“一声叹息”。但笔者奉劝那些“勇往无前”者,也该静下心来,研读一下最近的颁布的政策,研读一下ST股的基本面。

热炒ST股,背后的逻辑是“壳资源”的价值,按照长期以来市场上的逻辑,上市资源短缺,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这就致使ST股即使净资产为负数,只要它还拥有这个“壳”,那么市场价值仍然“无限”,一些重组案例也确实演绎了少数“乌鸡变凤凰”的故事,ST股等同于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但这种“美好”正在受到极大冲击,证监会5月13日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新规9月开始执行。《决定》明确规定借壳上市的监管范围、监管条件和监管方式,将借壳上市标准趋同于IPO标准。新规对ST股进行重组的监管,严打内幕交易,必将使部分资金参与ST股炒作难度加大。同时,管理层要求重组注入资产按照IPO标准进行规范与审核,也在客观上提高了重组的难度。9月之后,“壳资源”价值必然会出现客观贬值,一些ST股壳资源也许会变得一文不值,由于政策存在滞后效应,毫无疑问,ST板块的风险正在逐步临近。

从某些ST板块的个股看,也是风高浪急,险象丛生。譬如,*ST大地面临终止上市,股价却反常连涨6日,*ST大地资金压力丝毫未缓解,仍需通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资产盘活解决短期资金压力。*ST钛白,连续亏损,基本面没有任何变化,半月内涨幅也超40%。*ST昌鱼,尽管身负巨债,连拉4个涨停板。对于这些“高处不胜寒”的股票,还是躲一躲为好。

“劣币驱逐良币”不要再“盛行”了吧。

【责任编辑:王婧】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