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国资系一日掷5亿元增持 鄂武商股权大战

来源:证券日报  2011-06-10 07:04

  ■本报记者 谢 静

  继6月8日晚发布中止重组公告后,鄂武商A(000501.SZ)第一大股东武商联及其关联方再有新动作:于复牌当日共计增持上市公司2536.25万股,占比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

  至此,武商联集团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累计持有占比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67%,已逼近30%要约收购红线!

  对于武汉国资系与银泰系这场高潮迭起的股权之争,如今似乎要上演峰回路转的戏码了!不过,6月9日,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肖金泉律师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鄂武商A的第二大股东浙江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银投”)被诉至法庭,但是在法院作出判决之前,以浙银投为代表的银泰系仍旧具备增持能力。换句话说,如果银泰系铁了心要与武汉国资系争夺控股权,这场股权争夺战的精彩还在后头!

  掷下5亿增持凸显控股决心 武汉国资系原来“不差钱”

  6月9日,鄂武商A第一大股东武商联及其关联方、一致行动人通过证券交易所集中增持上市公司1414.41万股股份,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增持1121.84万股,共计增持上市公司2536.25万股,占比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

  WIND数据显示,6月9日鄂武商A股票成交均价为20.15元/股,以此计算的话,武汉国资系至少斥资5亿元来进行此次突发的增持行为——此次增持过后,武汉国资系已经累计持有鄂武商A15049.93万股,占比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9.67%。

  事实上,市场认为武汉国资系在现金运用以及资本运作方面逊于银泰系——作为政府机构以及国资公司,恐难自如地运用资金。如今,武汉国资系用实力向市场证明,原来自己并不“差钱” ,一举掷下5亿来显示控股鄂武商A的决心。

  这场股权争夺战上演到此处,似乎已经到了峰回路转的时刻,然而鉴于武汉国资系尚未达到30%的要约收购红线,事态演变至何处,还未能盖棺定论。

  诉讼恐不能 阻止银泰系继续增持

  事实上,武汉国资系以重组之名,致鄂武商A于4月21日起停牌后,就开始谋划如何由被动转为主动:其一致行动人武汉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对浙银投提起诉讼,诉其涉嫌违反相关法规,在二级市场违规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然而,诉讼虽然提起,但影响或许有限。《证券日报》记者向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肖金泉律师进行咨询后得知,在法院未对浙银投是否违规增持作出判决之前,浙银投及其代表的银泰系依旧可以在二级市场上继续增持上市公司的股份。

  换句话说,诉讼暂时还不能阻止银泰系增持的脚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因停牌而赢得时间和金钱的武汉国资系,已经暂时将银泰系甩在身后。

  好戏还在上演 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根据相关规定,收购人在持有上市公司发行在外股份达到30%时,若要继续收购,须向全体股东发出要约收购。

  换句话说,即使武汉国资系成功控股鄂武商A,但是其后续发起的要约收购恐怕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一般来说,以重组方式进行的要约收购才有可能获得豁免要约申请,”肖金泉律师对记者表示,但是目前看来,“武汉国资系恐不具备被豁免的法定条件。”

  如果,银泰系选择和武汉国资系争夺到底,并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直至也逾越30%的持股比例的话,事态又将如何发展?

  “在双方持股都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30%的时候,谁持有的比例更多就不再那么重要了。”肖金泉律师进一步作出解释,“就要看谁开出的要约条件更具备吸引力。”

  同日,有分析师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目前形势尚不明朗,鄂武商A或将在未来走出一路动荡行情。而此时无论任何一方发起要约收购,恐怕都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记者手记:在这一场股权争夺战中,银泰系仅仅用持续增持的方法,逼得以武商联为代表的武汉国资系手忙脚乱:先是东拉西扯的寻找一致行动人,甚至将已经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的武汉阿华美“统一”进来;之后更不惜将旗下另外两家上市公司一起停牌,以重组之名赢得时间和资金;再由一致行动人对浙银投发起诉讼;最终在一日之内掷下5亿进行股份增持。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恶意收购与反恶意收购都是市场经济更为完善的表现,这句话在鄂武商A的股权之争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身为民资的银泰系显然具有更强的资本运作能力。一直以来,银泰系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中——即便如武汉国资这般具有无限能量,却也要付出巨大代价才有可能赢得最终的控股权。

【责任编辑:姜楠】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