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回购难成底部信号 产业资本尚未大举进场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1-05-23 07:24

  宁波华翔5月17日公告的回购计划,引发了部分市场人士对市场底部有所确立的预期。但对比历史经验不难看出,目前回购并没有较大规模的发生,香港市场也未形成共振的回购效应;部分公司的回购可能各有原因,与市场无直接的必然联系;比回购行为更为普遍的股东增持同样没有大面积出现,相反呈净减持状态。因此,目前市场上零星的回购行为表明产业资本并没有大面积进场,更多只是透露出了一种积极信号。

  这种积极信号的背后是市场上的回购尚未形成气候。回购行为和产业资本进场比较普遍的情形历史上有迹可循。在2005年,华菱管线宣布拟在12个月内回购不超过1亿股;邯郸钢铁宣布以不超过5.8元/股回购不高于6000万股;华电能源拟以不超过3.5元/股回购不超过1亿股。一系列回购计划或行动事后证明回购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底部确立的标志,2005年6月6日,上证综指下跌到998.23点,其后开始恢复性上涨。

  2008年10月28日,市场跌至1664.93点,丽珠集团率先提出了回购B股的计划。10月末,天音控股宣布拟回购不超过2000万股社会公众股,成为股份回购新规发布以来,第一家公布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海马股份随后宣布推出亿元回购A股计划,长安汽车在停牌重组中也宣布了筹划B股回购的计划。

  最为热闹的是香港市场在2008年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回购潮。李嘉诚回购和黄、长实股份,SOHO中国10多次回购公司股份,耗资9610万港元。香港市场的回购不仅与A股共振,而且相比之下规模更大。回购后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不久就开始强势反弹。但目前不仅A股市场的回购是零星的行为,而且香港市场也没有出现2008年的回购胜景。

  部分公司回购可能出于公司自身的考虑,并没有将公司行为与低迷的市场行情挂钩。海马股份当初在实施回购行为时,公司第二大股东海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超过1.4亿股限售股即将解禁,占总股本接近18%。这种回购可能更多是为解禁流通铺路。

  在回购初具规模的时候,股东增持情形一般都比较普遍。由于回购股份将会被用来注销,增持后耐心等待则可能会有“低吸高抛”,与回购相比,增持是控股股东更愿意选择的方式。从目前来看,增持没有大规模发生,相反减持行为占据上风。Wind资讯统计显示,从2011年1月1日至5月18日,两市有重要股东减持的上市公司家数为2178家,减持市值达1171.28亿元。相比之下,增持就逊色很多,两市仍然处在净减持状态,其间两市有重要股东增持的上市公司家数仅为357家,增持市值仅为139.95亿元。

  尽管零星的回购行为难以成为底部确立的标志,但回购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该上市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被严重低估。在“打手电筒”似地寻找股票投资标的未果的情况下,回购从某种意义上也提供了较好的考量指标。

  

【责任编辑:李澎】
已有0人参与

我来说两句

用户名: 快速登录
返回新华08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