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复苏态势 投研大咖看好下半年资本市场成长空间

新华财经上海7月26日电 7月23日,“第58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上证报夏季所长论坛”在成都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下半年我国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复苏态势,普遍看好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空间和发展韧性。

回顾上半年全球大类资产表现,以黄金、债券为代表的避险资产价格纷纷走弱,而以股票、商品为代表的风险资产价格大多走高。长江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于博表示,这样的组合反映全球经济处在过热阶段,通胀升温成为主线。对此,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路颖表示,总体来看,被广泛关注的通胀在全球表现出了复杂性:如在美国是由补贴政策推动,在欧洲则表现得更像是通缩。

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负责人杨博光表示,本轮大宗商品期货价格顶部出现在第二季度,目前大多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不过,考虑到传导效应仍在进行,且原油尚有上行空间,短期内物价指数有望维持于偏高水平。放眼全球,大宗商品涨价压力消退,虽然降低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但前期的过度下单、超前消费,伴随通胀预期下降,或是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绊脚石”。

对于货币政策,于博认为,去年美国实施的赤字货币化是流动性泛滥、通胀升温的源头。下半年,美联储政策或将迎来转向,但其政策转向的过程或许将比市场预期的更为漫长。杨博光也表示,美联储已释放出“鹰派”信号,意在引导过剩的流动性回到美联储的口袋。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任期至明年2月结束,正处于美国经济重启恢复的关键节点,若鲍威尔没有把握连任,就不太会在即将离任的前夕对货币政策方向作出调整。预计美联储的缩表动作会如加拿大央行一般,节奏放缓且力度温和。

对于国内的经济情况,太平洋证券研究所所长黄付生认为:从宏观和产业的变化看,过去10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两个核心发展阶段:一是2010年至2015年的加速城镇化;另一个则是2015年到2020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以2020年作划分,我国经济又在发生新的变化。“未来10年,中国经济会出现由高科技支撑的加速发展阶段。”黄付生表示,未来10年的发展将是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传统领域如大类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以及一些高融资需求、高能耗产业都将面临收缩。在内需拉动方面,我国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高端产品的空间被打开。特别是食品饮料行业中,高端品类比低端品类的业绩表现更好。

展望下半年的资产配置结构,于博表示,如果利率中枢保持基本稳定,那么权益市场出现估值大幅提升或大幅调整的概率都不大。“总体而言,我们倾向于认为,权益市场的主线正在从估值转向盈利,自上而下捕捉景气改善显得尤为重要。”

东海证券研究所所长应晓明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出现两个流动性特征:一是流动性的局部性泛滥,主要集中在核心资产和价值成长上。市场不缺资金,缺的是好的投资标的。二是流动性的局部性紧缩,一些缺乏成长性的公司即使看上去再“便宜”,都难以吸引机构资金。所谓生息资产和上市公司股价年化股息率与其PE不成正比的现象,在A股市场已越来越普遍,市场资源优化配置是这些现象背后的逻辑。相对于持有核心资产和价值成长类资产,持有现金的风险可能更大。

中银证券研究二部联席总经理曹雪锋表示,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面临几个确定性的因素,将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一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二是经济总量增速不会太高;三是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推动;四是在科技等领域的竞争长期存在;五是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存在的全球共同利益。基于上述判断,股市的中长期机会可能比较集中,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无论短期还是中长期看,都是前景相对可期的。

于博认为,以下两条线索值得关注:一是装备制造业。盈利改善和信贷环境适宜,意味着其已具备产能扩张的条件,而产能利用率创新高,意味着其具备产能扩张的潜力。海外需求保持强劲但供给仍有缺口,地产投资仍具韧性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盈利的持续性较强,也具备向下游转移涨价压力的能力。

二是新兴消费。居民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同步改善的同时,投机性需求却受到抑制,势必利好对收入弹性较大的新兴消费。伴随失业率的持续回落,人均收入作为经济增长的同步(略滞后)指标也迎来改善。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改善具备较强的持续性。


编辑:林郑宏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林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