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科创板“可投性”未来至关重要

新华财经上海7月22日电(谭一凡 徐蔚)2021年7月22日,科创板迎来了两周岁的生日。

经过两年发展,科创板“试验田”运行效果究竟如何?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哪些影响?与创业板相比,科创板有哪些不同之处?

对此,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首席合伙人朱建弟接受了记者专访,并对上述问题作出仔细解答。同时,针对市场关心的中介机构责任等热点问题,朱建弟也给出了相关看法和建议。

“硬科技底色”持续凸显

“科创板成立两年来,从0到1,不断在书写中国资本市场新的历史,目前看来运行情况良好。”朱建弟表示,科创板的“硬科技底色”持续凸显,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行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70%。

数据显示,截至7月16日,科创板有98家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超过六成公司业绩预喜,28家净利润超1亿元,4家净利润超10亿元。

朱建弟认为,科创板的设立能为高科技企业带来对接资本市场的机遇,也是对当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力补充。科创板成立之后,不仅可以帮助很多上市的创新型企业实现融资,让科技创新人员得到社会认可并有获得感,同时极大提升了投资人对于初创阶段小企业的投资信心。

朱建弟还表示,为了聚焦支持“硬科技”的核心目标,监管层也在制度方面坚守科创板定位。去年3月,《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相继发布,确立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随后,监管层又发布了一系列指引文件,督促上市公司坚守科创定位。

“从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上来看,科创板最大的创新在于实行注册制,承担的作用相当于一块改革试验田,一方面提高了整体IPO环节的效率,在发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要求,以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把好资本市场的入口;另一方面,其成功经验可以逐步向主板市场复制推广,为未来全面推广注册制打好前哨战。”朱建弟说道。

企业上市意愿强烈 科创板吸引力持续不减

自从去年六月,创业板“接棒”科创板进行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的A股IPO项目储备在2021年出现了反超科创板的趋势。对于现如今的科创板来说,吸引力又体现在哪里?

“创业板定位的关键词是‘创新创业’,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朱建弟表示,与创业板不同,科创板的定位更强调“科创属性”,定位“硬核科技”,目前创业板除了一些新兴行业之外,还不乏有机械设备、化工以及电气设备等传统行业,较科创板更为多元化。

朱建弟认为,对初创型的企业来说,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科创板,因为有五套上市标准,对于尚未盈利的企业来说比较灵活。但朱建弟也坦言,在二级市场上从估值和流动性考虑,目前创业板好一些。“科创板交投活跃程度相对弱一些,未来考虑引进做市商制度,进一步加强流动性。”

展望未来 发行“可投性”至关重要

站在科创板两周年的节点展望未来,朱建弟表示,“十四五”时期的改革重点主要集中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等等。

在朱建弟看来,上市公司的质量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有了显著改善,上市公司实控人对市场、法制有了敬畏之心,对公司的治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起步,再到创业板实施“存量+增量”改革,注册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将来还是要全面实行注册制。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朱建弟认为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发行人上市的“可批性”,也就是要获得审核通过;现在应该是要保证发行人的“可投性”,也就是能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标的,这对“看门人”的要求实际上更高了。“中介的责任是让‘真公司’‘好公司’尽快上市,把浑水摸鱼的‘假公司’‘差公司’挡在门外。”

谈及科创板的未来发展,朱建弟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继续坚持IPO项目从严审核,严守科创属性;二是要统一监管处罚尺度;三是要严格执行科创板退市制度;四是要推动出台协助造假者追责机制,彻底切断财务造假的利益链,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