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分析】力挺“硬科技” 科创板 “上海高地”是这样炼成的

新华财经上海7月22日电(记者郭慕清) 两年来,科创板作为A股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汇聚了大量既具有市场知名度又兼备科技研发硬实力的企业,“上海板块”也成为一只重要力量,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硬科技”产业群的创新画卷。

截至7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是310家,累计受理647家。上海累计上市有44家,排名全国第三位,上海科创板企业以1265亿元的首发募集资金总额和1.2万亿元的总市值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这两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

制度供给“加持”

上海“科创之花”绽放,离不开制度和政策的浇灌。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泛海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屠光绍日前在“2021中国科创企业上市之路”主题论坛上特别强调,科创板是资本市场制度供给的具体产物,它之所以能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是包括注册制在内的各项制度供给起到了核心作用。

在上海,为厚植科创板发展土壤,支持科创板“后备库”,两年来一系列量化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其中,浦江之光行动,即2019年7月底印发的《关于着力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促进上海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包含18项支持科创板发展的具体举措,并提出力争在五年内将上海建设成为服务全国科创企业的重要投融资中心、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策略地。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军介绍,浦江之光行动计划涉及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成长发展,针对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提供针对性强的金融服务措施。为此,上海还搭建了科创企业和政策工具库,对入库企业给予全方位重点服务。“截至目前,入库企业有1500家左右,有100余家基本成熟的企业,在不断对接资本市场,后续我们还将不断提高入库企业的数据质量,为企业精准画像,实现‘靶向’服务。”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表示,构建高成长科创企业的栖息地,培育体系和政策要有系统性和引导性,单纯阶段性或者侧重某个方面的政策起不到很大作用,“因此除了支持小企业,我们还鼓励大中型企业,开放资源,共同营造企业发展成长的氛围。此外,还要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路线图,在行业、新技术、未来市场走向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引导。”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高密度的创新与开放的姿态,在上海激发出了强烈的化学反应。以硬科技为导向,科创板两年来从无到有,上海也集聚了一大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的“硬科技”企业。

在科创板市值前10的企业中,长三角有5家,其中上海贡献了4家,而包括中芯国际、君实生物、中微公司等在内的三家企业均位于浦东。而张江科技园区作为国内“中国芯”和“创新药”等硬科技产业集聚地,区域内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亦属板块领先。

力挺“硬科技”,强化创新策源力,上海为什么行?

数据里有答案。上海创新氛围浓厚,“十三五”期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7%提高到2020年的4.1%, 预计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4.5%。

科研人才是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第一资源。上海深谙创新策源能力建设的本质是顶尖创新人才的集聚与培育,真正科创中心一定是吸引顶尖创新人才的沃土。

7月19日晚间,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将以20元/股的授予价格向3944名激励对象,授予6753.52万股限制性股票,覆盖近1/4员工。对此专家解读,按照中芯国际A股现在的价格,相当于白送给员工20多亿元,人均获赚65万元左右,梁孟松等4位高管每人得到1200多万元。此次大手笔的激励,是源于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凸显核心技术人员培养迫在眉睫。

也正因为此,多年来,上海不仅屡屡上演“抢人”大战,还不断出台系列人才配套政策,其中包括,加快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和创业团队,鼓励其来沪开展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产能落地,强化分配激励,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多个方面。

“在科创方面,上海人才引进计划很全面,以前我们侧重于研究机构,现在更多的是侧重于创新型企业,同时也不断鼓企业励创新,相关政策涵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费加计扣除等方面。此外,还搭建平台,撬动社会资源,实现创投联动、天使投资的补贴政策等,多层次帮助科创企业发展。”朱正红说。

长三角“科创朋友圈”热潮涌动

科创板长三角力量日益凸显,产业链集群效应显著。

截至7月15日,长三角科创板企业已达142家,合计IPO募资2074亿元,总市值2.3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6%、54%和50%。

长三角“科创朋友圈”,落子很早。2018年11月,上海浦东新区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同发起设立了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于2019年4月实体启用。该基地充分发挥金融服务资源集聚优势和上市服务综合功能优势,一头是无缝对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一头“亲密接触”长三角科创企业,积极呼应长三角区域实体经济需求,全面助力区域“硬科技”企业对接科创板。

在过去两年中,该基地协同长三角中心区主要城市构建服务网络。浦东新区金融局局长张红介绍,近日徐州、淮北、蚌埠、六安、丽水市等7座城市签约成为基地联盟城市,将基地联盟城市拓展到35座,实现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全覆盖。

据了解,该基地还首创上市发现培育功能,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层层递进的智能化发现筛选模型,面向长三角一市三省,建立科创企业储备库、培育库、推荐库三大资源库,目前储备库企业5017家,培育库企业520家,推荐库企业120家。系统可从海量企业中“大海捞针”“沙里淘金”,实现精准发现培育,为科创板注册制提供源头活水。

分析人士认为,科创板支持的是有核心技术的实体企业,需要长期投资培育过程,不能短期内爆发,科创板的沃土主要分布在经济技术较发达、整体创业投资比较活跃的地区。因此,未来上市的科创板企业仍有可能比较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科创板的“长三角力量”和“上海高地”将持续耀眼夺目。

编辑:谈瑞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