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下半年展望:多项改革制度将落地实施 精选层公司有望突破百家

新华财经上海7月19日电(记者盛波) 新三板设立精选层一周年在即,展望今年下半年,新三板市场在制度、公司、市场等层面会发生哪些重要变化?

今年上半年,新三板市场呈现新气象。转板等各项制度落地在即、精选层公司不断增多、市场信心进一步提振,以新三板为载体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特色生态圈正不断优化,改革积极效应持续释放。

以精选层为引领,市场吸引力显著提升,截至今年6月底,已有累计55家挂牌企业公开发行进入精选层。2021年定期调层后,创新层公司数量是去年的1.23倍,体现了企业对新三板市场持续向好的信心。投资者入市意愿上升,2020年末投资者数量较2019年扩大7倍。市场成交量持续上升,融资额持续增长。

新三板设立精选层一周年在即,展望今年下半年,新三板市场在制度、公司、市场等层面会发生哪些重要变化?为此,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

制度层面:转板制度仍是重头戏

今年下半年,新三板市场连通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转板制度,仍然是整个新三板市场最期待的制度。

安信证券新三板首席分析师诸海滨认为,转板制度依旧是今年下半年的重头戏,市场同样期待与转板制度配套的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等标准出台,将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新三板资深评论人、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认为,转板上市后续配套制度的完善和落地仍是重中之重,精选层的再融资、可转债、融资融券和混合做市等制度也可能落地,以完善精选层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精选层板块。

广东力量资本总经理朱为绎对于混合做市制度抱有更多期待,原因是该项制度能够提高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对于活跃市场交易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银泰证券股转系统业务部总经理张可亮则认为今年下半年或将推出精选层的再融资制度,该制度的征求意见稿已于今年5月14日由证监会发布。“再融资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制度,精选层公开发行之所以被坊间称为‘小IPO’,就是因为其首次公开发行的融资额较小,所以精选层企业也急需在挂牌精选层后跟进后续的再融资,以支持企业持续发展。而且精选层再融资制度,条件设置都体现出了灵活、快速、高效的特点,既可以更好地服务精选层企业,也会极大地提升精选层的吸引力。”

公司层面:精选层企业有望突破100家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下半年精选层入层企业的数量将会突破100家大关。

申万宏源新三板首席研究员刘靖预计,到今年年底,精选层公司估计将达到80家至120家左右,精选层的总市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至3000亿元,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

但是从新三板总体挂牌数量来看,周运南认为,由于新增挂牌企业并不多,但因未披露年报和半年报而被强摘以及主动摘牌企业众多,年内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可能会跌破7000家。

张可亮表示,挂牌企业整体数量的减少,是由于基础层企业数量的减少。“基础层企业,我想下半年可能还会出现减少,新增挂牌数量还是会少于摘牌数量。”

从长远来看,诸海滨预计,精选层将带动创新层群体扩大,并进一步优化基础层,通过示范效应,让一些公司逐级晋升。“同时与四板的合作也会带来一些新的血液。摘牌和挂牌也会变化,随着融资加快和精选层定位清晰,一部分原先IPO排队企业已经改换辅导跑道去精选层公开发行。”

张可亮也认为,预计明年开始,挂牌数量会逐步增多,扭转摘的多挂的少的局面,这是因为精选层经过一年多的发展逐渐成熟,会显著增强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随着精选层转板制度的落地,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来新三板挂牌,而且我估计有很多企业挂牌直奔创新层,因为目标就是瞄着精选层。”朱为绎说。

市场层面:精选层将带动新三板市场活跃度提升

对于市场情况,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精选层流动性恢复得不错,为带动基础层、创新层流动性进一步恢复,形成新三板良性的生态循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诸海滨认为,目前精选层成交额已经占新三板整体的50%,换手率年化达到130%-150%,但流动性分布不均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我们认为精选层需要多一些‘特精专新’属性并且利润稳定性强的公司,当精选层市场达到100家公司并且行业覆盖中增加了众多TMT、高端装备、医药等新兴行业公司,同时需进一步提高流动性水平帮助市场达到应有的定价、融资、资源配置的能力,促进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

张可亮认为,下半年新三板市场在活跃度、流动性、成交量方面会好于上半年,主要原因是精选层在上半年有着较好的市场表现,但是基础层和创新层还未能跟上来。

“目前新三板市场总成交额基本在10亿元级别了,相比前几年,流动性得到了修复,特别是精选层个股的活跃度明显增强,进而带动了创新层和基础层流动性的逐步恢复。”周运南说。

刘靖认为,随着转板制度落地,市场的示范效应显现,新三板的活跃度有望继续提升,赚钱效应将进一步释放。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