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次公开征集协议受让方搁浅 四川大学拟再度出清川大智胜股份

前次公开征集协议受让方于6月25日刚刚终止,四川大学便火速启动了对川大智胜(002253)的新一轮清仓。

7月8日晚间,川大智胜公告,第三大股东四川大学拟再度以公开征集方式协议转让上市公司6.97%股份,本次公开征集转让完成后,四川大学将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后续“川大智胜”中的“川大”字号冠名也将随之取消。

再度征集受让方

公告显示,四川大学目前持有川大智胜1572.48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97%,位列第三大股东。此前四川大学曾于2020年12月份启动过协议转让事项,期间经历多轮延期,但终因未征集到合适的受让方,于6月25日宣告终止。

本次公开征集,在转让价格下限、保证金、征集期限方面均做了调整。在转让价格方面,本次转让价格为不低于13.81元/股,比前次15.78元/股的价格下限降低了12%。

在前次公开征集受让方期间,川大智胜的股价从未超越15.78元/股,价格下限与市场价之间的差距也成为最终征集失败的最大原因。截至最新收盘,川大智胜股价为15.51元/股,本次设定的13.81元/股的价格下限目前仍低于市价,或能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交易成功率。

按照相关规定,国有股权公开征集转让价格不得低于提示性公告日前30个交易日的每日加权平均价格的算术平均值及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川大智胜经审计每股净资产值两者中的较高者。在此框架下,若能在股价上行期启动转让事宜,确定的转让价格下限一般较市价会有所折价。而在本次转让的提示性公告发布之前,川大智胜经历了一波上涨,短期涨幅超20%。

在保证金支付方面,本次公开征集的意向受让方仅需缴纳1200万元缔约保证金,而前次设定的标准是4000万元,相当于变相降低了受让方的参与门槛。

在征集期限方面,鉴于前期因未征集到受让方而多次延期的情况,本次征集直接设置了自动顺延机制,具体来说,公开征集期限为10个交易日,若首个公开征集期满,未征集到拟受让方,则按10个交易日为一个周期顺延征集期,直至征集到拟受让方或公告终止征集。

校企改革加速推进

本次四川大学拟对上市公司股份进行剥离的一大背景是全国高校如火如荼的校企改革。

作为川大智胜的发起人之一,四川大学在科技成果赋能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对公司颇有助益。公司前身为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以自有资金投资组建的图像图形研究所,董事长游志胜自1983年起便在四川大学计算机系任教。2000年,游志胜组建企业研发“空管自动化系统”,同年公司整体变更为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首发前,四川大学持有川大智胜11.25%股份,经多次稀释后,目前持股比例已下降至6.97%。

2018年5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校企改革要在2018年起选取部分高校,先行试点,总结经验;2020年起全面推开,原则上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任务。

在改革思路及方法上,高校对旗下公司股权的处置可以是关停、出售、协议转让、股权划转等形式,而对所持上市公司股权一般采取出让的方式。

在实操中,高校将所持股权无偿划转给国资是一个退出路径。如中山大学将间接持有的达安基因16.63%股权无偿划转给广州市政府旗下的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实现控制权转让;山东大学将间接持有的山大华特控制权无偿划转给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复旦大学拟将所持复旦复华18.74%股份无偿划转给上海市奉贤区国资委旗下的上海奉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另一个退出路径则与四川大学类似,采取公开征集受让方的形式。此前,清华控股拟公开挂牌转让诚志科融100%股权,以出让诚志股份控制权;清华创投及清华控股已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向国务院国资委旗下的电信投资转让辰安科技控制权。

与此同时,通过自身减持并引入民营资本以出让控制权在校企改革领域也屡见不鲜。如上海交大持续对昂立教育减持,逐步下降话语权,目前公司前三大股东旗鼓相当,处于“无主”状态;原被华中科技大学控股的华中数控在自然人阎志及其一致行动人卓尔智能持续增持下,目前后者已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