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流动性推涨全球股市 美股再度进入泡沫区?

为应对百年一遇的疫情大流行,多国央行开启货币闸门,刺激经济复苏,货币政策达到前所未有的宽松程度。各类资产价格在此背景下水涨船高,超发的货币催生出资产泡沫令全球投资者担忧。疫情期通胀阴云显现,美股和A股将如何演绎?

疫情之下,美国自去年三月开始大量“印钞”,根据6月10日美联储公布的数据,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首次超过8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从去年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资产在一年多时间里快速增长近4万亿美元,总资产接近翻倍。

全球央行也集体释放多轮流动性。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仅全球四大央行——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国央行在量化宽松政策上就投入了5.6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中国的货币释放则比较克制。2020年1月至今年5月末,中国央行的总资产仅从37.3万亿小幅增长至38.7万亿。

全球股市强劲复苏 美股泡沫聚集

随着全球央行应对政策的快速响应和各国政府广泛的财政刺激措施,极大地提振市场信心,流入股市的资金日益增多,由疫情引发的全球股市震荡得以缓解。

A股方面,在2020年初因疫情大跌之后,于去年3月24日开始一路走强,上证指数在去年7月1日到13日的9个交易日,从3000点左右涨到3458点,超过2019年4月的高点,不到4个月时间,上证指数收复失地。

美股也在去年3月24日后开始走强,但相比之下涨速稍慢。在各国央行货币宽松政策的刺激下,多个国家的股市接连收复失地,并收获不小的涨幅。以去年3月23日中美股市同步开始反弹的时间为起点计算,截至6月23日,韩国综指和美股纳斯达克指数涨幅均超过100%。

全球主要指数中,涨幅最大的是韩国综指,累计收获109.19%的涨幅,如果截至到2020年末,韩国综指累计上涨83.47%,仅次于美股纳指。韩国国会在2019年8月疫情未暴发之时就已经紧急通过2019年补充预算案,支持政府的财政刺激措施,在疫情暴发后,又追加了52亿美元预算以及160亿美元的支持性措施,且在后续的经济恢复期内多次降息。货币宽松背景下,韩国散户净买入股票规模突破历史纪录,创下2018年历史最高纪录的6倍之多。

如果按照股指回升到疫情前高位来判断各国股市的复苏速度,中国、韩国、印度和日本的股市复苏效率居前,均在去年11月或之前就回到高位。俄罗斯、法国、澳洲均在今年才回升至疫情前高位,英国和新加坡的股指虽然自低点累计上涨30%左右,但至今仍未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其中英国富时100指数在2020年全年累计收跌14%,创2008年以来最差表现。

美股位于有史以来第三大泡沫区域

不可否认的是,资金大放水对于股市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过多的资金流入市场,将会引发资产泡沫风险,虚高的泡沫最终将在政府应对通胀的过程中破灭。就股市来说,恐高的资金在政策紧缩的过程中从股市流出,引发股市杀跌。需要指出的是,美国5月份核心CPI环比速度达到0.7%,同比增长速度达到3.8%,通胀压力显而易见。

从目前的估值来看,美股已经处于较高位置。以标普500为例,目前标普500的市盈率在45倍左右,而历史中位数是14.85倍。标普500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999年34倍的市盈率,仅次于2002年互联网泡沫前的46倍,以及2008年次贷危机时期的70多倍,是美股有史以来第三大泡沫区域。6月7日后道琼斯工业指数曾出现10连跌,反映出市场对泡沫破裂的担忧。

相比之下,A股的估值虽处于上行阶段,但是仍处于近一年内较低的位置。截至2021年6月23日,最新全A股市盈率为20.53倍,与近20年的估值数据相比,处于低位,与除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相比,A股估值也相对较低。

A股估值没有迅速膨胀,主要是受益于经济复苏较快且强于预期,在外围国家大幅放水的背景下,中国央行保持克制的同时,也保障经济温和的增长。

疫情暴发美股恐慌程度曾远超A股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全球经济受到影响。股票市场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迅速做出反应。以美股作为外围市场的代表,根据A股和美股当时的行情数据,可以浅略看出在疫情影响下的不同反应。

A股方面,在去年1月23日武汉封城的当天,上证指数拉出一根长阴线,下跌2.75%。疫情在春节期间持续发酵,节后2月3日开盘首日,上证指数大跌7.72%。2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开展1.2万亿元公开市场操作投放流动性,A股因疫情恐慌下跌的阶段得以终止,持续时长仅2个交易日,累计下跌幅度仅10%。

美股方面,由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扩散,引发投资者担忧,标普500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道琼斯指数从2月24日至28日的5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分别超过11%、10%和12%。

在疫情引发第一波下跌之后,A股和美股都迎来了反弹,显而易见的是,A股的反弹较美股来说强劲许多。美股反弹只维持了3天,而A股则从2月4日开始一直持续到2月21日,上证指数14个交易日累计反弹近11%。

之后,美股和A股均出现下跌探底的趋势,上证指数在3月19日下探至最低点2646点,创201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相比之下,在3月份,美股发生了4次熔断,历史上美股一共也只发生过5次熔断,第一次发生美股熔断还是在1997年,道琼斯指数在3月23日跌至18212点,为2017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

至此,由疫情引起的股市下探结束,道琼斯指数累计跌幅超过36%,A股累计跌幅超12%。由此来看,疫情对于美国股市的冲击要远大于对A股的冲击,这也是美国进行货币大幅宽松的原因之一。

金融股更值得期待

股市涨跌与经济和政策周期密切相关。上周美联储议息会议上,出现明显上调今年通胀预期的信号,虽然美联储重申通胀上升主要来自暂时的因素,但释放2023年有可能加息不止一次的信号。

利率上行利好金融板块

综合各方机构对后市的研判来看,货币政策后续大概率存在进一步收紧的空间。中国制造业的高占比决定了在全球面对同等幅度的通胀时,中国的名义增长率会提升得更快,因此中国的资产回报率相对于外围市场来说优势更加明显。考虑到后市将面临内外需求可能转弱,以及外部货币流动性冲击等因素,防御性行业的投资价值凸显,大盘投资风格有望向价值回归。

在货币超发引发通胀的大环境下,相较于负回报代价的现金类资产来说,黄金和股票等也许能帮投资者实现保值甚至增值。如果后续政府加息应对通胀,对于高估值、高成长的股票将会产生一定利空,而利率上行对银行、保险等金融股则更加有利。

美股方面,近期金融板块一扫上周以来的颓势,本周一迎来强势反弹,遥遥领涨大盘。市面上猜测,投资者或许已经开始消化美联储的紧缩信号,修正悲观预期。美股金融股板块1912只股票中,超六成金融股自去年3月美国“印钞”以来均录得上涨,包括富国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士丹利、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在内的近700股在区间内实现股价翻倍甚至多倍,大幅跑赢道琼斯、纳斯达克、标普500的涨幅。

从今年的行情表现来看,中概股成为“香饽饽”,美股金融股中涨幅前五名均是中概股,分别是小赢科技、360 DIGITECH、信也科技、富途控股和老虎证券,今年年内累计涨幅均在200%之上。

A股金融板块估值低而股息率高

从各国股市表现看,A股整体涨幅并不算高,这也间接可以说明通胀对A股冲击有限,并没有因货币超发而导致泡沫化,投资安全性有所保障。与美股金融股相比,A股金融股的表现相对较平淡。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剔除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个股后,A股中金融板块共有126只个股,这126股中有超五成个股自去年3月下旬以来实现上涨。

长远来看,金融板块拥有低估值、高股息率的优势使得它们一直是A股价值型品种的代表,也是社保基金等资金长线持有的原因。A股金融板块长期处于低估状态,上述126只金融股的滚动市盈率中值仅约13倍,北京银行、中国银行、贵阳银行和交通银行滚动市盈率均不足5倍。

将机构预测的最高目标价与最新股价相比,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太保、南京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和常熟银行的乐观上涨空间均超50%。


编辑:王媛媛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