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现规模最大ETF收购案 内地基金公司角力香港ETF市场

今年以来,内地ETF市场扩容势头不减,公募争相布局。在香港,基金公司对ETF市场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多家基金公司(香港)表示,香港ETF产品和内地ETF产品无论从投资者需求还是产品类型上都有较大区别,需要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走出差异化竞争道路。

华夏基金(香港)收购 加拿大资管机构ETF产品

日前,华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收购并接管加拿大BMO环球资产管理在港发行的7只ETF。华夏基金(香港)介绍,这笔交易为中国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ETF收购,此次收购的7只ETF包括亚洲美元投资级别债券ETF、纳斯达克100ETF、MSCI亚太区房地产ETF、香港银行股ETF、亚洲高息股票ETF、MSCI日本股票(美元对冲)ETF、MSCI欧洲优势股票(美元对冲)ETF。根据彭博数据,截至2021年6月2日,7只ETF资产总值约为43.6亿港元。

据介绍,此次收购之前,华夏香港已经拥有境外最大的跟踪A股的ETF华夏沪深300ETF,规模逾220亿港元。此外,华夏还拥有在港最大美股ETF产品线,包括华夏纳斯达克100ETF,华夏DIREXION纳斯达克100每日反向(-2X)产品等,以及在港发行规模最大的亚洲债券ETF——华夏亚洲美元投资级别债券ETF,规模接近19亿港元(彭博,截至6月2日)。

中资机构迎头赶上

目前,香港市场ETF整体规模超过4000亿港元,有26家ETF发行商,道富、恒生与贝莱德为最大的三家ETF发行机构。近几年,中资机构规模增长较快,华夏香港和南方东英等在香港作为中资头部ETF发行商,在ETF和杠反产品上做积极布局。

6月1日,南方东英恒生科技指数ETF作为首对沪港ETF互通产品在上交所与港交所同步上市。目前其规模超过100亿港元,是全球最大的恒生科技指数ETF。据南方东英介绍,截至3月31日, 南方东英管理资产总额超过100亿美元(约合640亿人民币)。其中,南方富时中国A50ETF,目前规模达107.6亿元人民币。工银南方东英富时中国国债指数ETF直接投资中国在岸国债,首发规模6.7亿美元,也是全球最大的纯国债ETF。据华夏香港介绍,截至今年5月31日,公司管理规模约540亿元人民币。

不过,两地投资者需求不同。在香港的资产管理机构是否有能力服务海外投资者,推出符合国际投资者标准的中国ETF产品,成为关键。

嘉实国际表示,内地ETF市场以境内机构投资者为主,产品追踪境内资产如A股或人民币债券。由于海外投资者在香港ETF市场的参与越来越多,过去几年,在香港发行的内地主题相关ETF产品不断增加,资产规模增长迅速。

谈及未来在香港和内地市场产品线布局的差异化“打法”上,华夏基金(香港)表示,公司现已拥有两条业务线,一是收购BMO后拥有的亚洲和全球策略,无论是主题还是宽基,会继续延伸这条业务线,做更多独特的大中华策略以外的精品。第二,回到中国的产品,市场资产配置布局的变化刚刚开始,现在的产品远远没有满足底层客户的需求,公司会在中国策略上继续深耕。

嘉实国际表示,发展ETF是嘉实国际今年的重点。今年3月,公司发行了嘉实中证沪深300 ESG领先指数ETF,接下来还将在新加坡等地区发行一系列聚焦中国A股的主题ETF。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在香港及海外市场布局中国股债相关的ETF产品,满足海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高标准需求。

博时国际表示,未来,公司将实现科技板块的网状布局,通过两个维度交织:一个维度将聚焦大中华地区的科技细分板块,另一个维度将通过投资技术升级实现不同贝塔倍数,从而为境外投资者有针对性的提供平层及杠反差异化标的选择。此外,借助互联互通大背景,博时国际也将积极参与各类跨境通项目,在国别和不同地域上实现产品线覆盖。

易方达基金(香港)表示,两地的投资者结构和交易机制都有明显差别,因此策略需要更加有针对性。既要发挥在内地市场的经验和专长,又要与香港市场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要清楚目标客户群体的特点和需求,根据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走出一条差异化路线。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