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0亿新基金“建仓难” 半数回报率为负

新华财经北京2月9日电 市场波动加大,发行火爆的新基金建仓犯难:热门板块估值过高,选股难度加大;但如果一味等待观望,又担心踏空!正是在这种“两难”境地下,新基金建仓步伐缓慢,且收益出现了明显分化。

收益分化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2021年以来共有184只基金成立,发行规模达到了6385.74亿元。其中,159只权益型基金(44只股票型基金和115只混合型基金)以5752.93亿元的发行规模,占到了全部新基金发行规模的90.09%。

2月份以来,在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下,市场出现明显波动。新基金虽进入建仓阶段,但建仓速度并不快,且收益情况出现了明显分化。

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在今年新成立的基金中,有84只基金显示了收益率情况,说明这些基金已开始建仓。具体看,84只基金中有46只成立以来的回报率为负值(份额净值在1元以下),占比达到了54.12%。其中,有7只基金的亏损幅度大于1%。成立于1月26日的达诚宜创精选A以3.46%的亏损幅度位居第一;由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星奕A,成立以来的亏损幅度也达到了2.61%。

另外38只基金中,有16只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在1%以上。作为新年爆款基金之一,由曲扬管理的前海开源优质企业6个月持有成立于1月8日,成立以来的回报率在4%以上;由余广管理的景顺长城核心招景的回报率也在3%以上。

投资体验受影响

谈及新基金的建仓难度时,权益基金经理唐斌(化名)直言,在当前结构性行情之下,热门板块(无论是白酒、医药还是工程制造等顺周期板块)的估值越来越高,此时建仓很难找到具有性价比的标的。但另一方面,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新基金成立后若迟迟不建仓,又会面临踏空行情的风险。毕竟,短期内预测市场走势是困难的。在一个趋势向上的行情中,只能持续关注市场动态,抓住阶段性的盘整节点,先把底仓建起来。

华南地区某基金经理表示,当前行情之下,新基金的建仓思路应适当拓宽。A股整体估值虽有所高企,但新基金基本都给港股配比留出了一定空间。因此,在选择高景气度赛道基础上,在港股市场捕捉高性价比核心资产的概率,会比A股高出很多。

这位基金经理还提到,新基金建仓节奏过慢,还会影响到基民的投资体验。“与老基金相比,基民对刚买入的新基金会有着更高的投资期待。与净值维持1元不变(即还没有建仓)相比,净值在基金成立后就跌破1元(即开始建仓就遭遇亏损),会明显降低他们的投资体验感。一旦建仓期结束,他们很有可能选择赎回。这无论是对基金经理的组合管理,还是对基民的投资体验,都是不利的。”

在深圳工作的白领陈先生有着3年多的股市投资经历。2021年以来,他投入了10万元买了4只基金,均是高人气的爆款产品。他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截至2月9日,这4只基金的整体持仓呈现出“亏损”状态。他坦言,这10万元是他从去年的股市浮盈当中腾挪过来的,用来配置基金是为了适当分散个人的资产配置,也是对“买股不如买基金”理念的信任。

“买入基金这段时间以来,我每天晚上基本都会看一眼基金的当天收益,从目前来看,基金‘亏损’会给我带来心态上的变化——如果我当初不买基金,而是将这10万元继续投入股市,如今的回报情况是否就不一样了?但同时我也知道,新基金建仓需要一定时间,过于着急也无济于事,既然选择了买入,就先拿着观察一段时间。等建仓期完成后,再根据基金的阶段表现决定去还是留。”陈先生说。

择优布局 持股过年

唐斌认为,新基金建仓一般有三个月的时间周期,春节前后的适当回调,都是较好的买入机会。在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持续改善大背景下,市场将会大概率维持震荡向上走势。建仓节奏虽缓慢,但不影响基金的长期收益。

长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向威达指出,全球经济复苏的曙光已现,化工、金属、机械、建材建筑和出口产业链,以及银行、券商和龙头地产的基本面较为扎实,相关行业2021年的盈利增速很可能比下游的消费行业更高。同时,这些板块的估值与机构配置比例目前都处于历史低位,值得重点关注。

华东地区某基金经理指出,临近春节A股交投相对清淡,但依然有化纤、食品饮料、化工、光伏、锂电池等人气板块在持续攀升,尤其是化工化纤板块逐渐走出主升浪。9日A股的全面反弹,可能看作是春季行情第二轮的起点,春节后市场将大概率维持震荡上行态势。基于此判断,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仍会偏乐观,满仓持股过年,围绕高景气度行业和公司择优布局。

景顺长城基金表示,资金面的短期紧张近期略有缓解,尽管临近春节,但在市场回暖背景下,外资仍在持续流入。短期来看,市场估值依位于较高位置,但在2020年业绩情况完全披露后,不确定性会大大减弱。接下来仍需重视结构性机会,结合政策、行业景气度和估值等因素,来选择基本面较好、价格仍合理的板块标的。


编辑:罗浩


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罗浩]